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台山政府网 生成日期: 2015-11-19 08:00:16
台城:魅力古城 传统与现代相辉映

台城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旧称宁城,为新宁县县治地。民国三年(1914年),新宁县改称台山县,宁城遂改称台城,一直沿用至今。五百多年的建城历史,使台城成为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而作为台山发展创新的前沿阵地,台城用华丽的蜕变演绎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区景常 通讯员/赵婷婷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区景常 司徒俊杰

    骑楼之城

    百年繁华 侨乡情怀

    清末民初,丰厚的侨汇以及新宁铁路的全线通车,使得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汇集到作为侨乡中心的台城,促使台城城市建设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19243月,孙中山批准台山实行地方自治后,台城便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建设的高潮,骑楼街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形成了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又各具特色的骑楼建筑群。

    行走台城,在百年县治地老城中心区恢宏大气的公共建筑群前驻足,在曾经富丽堂皇的金融街西宁市街头追寻往日繁荣景象,在当年气派典雅的商住区西门墟探访旧时痕迹,目之所及,骑楼街纵横交错,柱廊连绵不断,让人恍惚穿越了九十多年时光,回到了昔日被誉为小广州的那座繁华小城。

    台城的骑楼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了英国的红毛泥、德国的钢铁、西洋花纹地砖、意大利彩色玻璃等泊来材料和混凝土技术;在装饰风格上则中西合璧、活泼多变。中国传统的青砖墙配上巴洛克式的立柱、拱形的廊窗、凹凸有序的小阳台、花样繁多的山花以及丰富多彩的灰雕图案,点缀着缤纷的彩色玻璃,精致处让人叹为观止。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后,老城区的街道肌理、临街骑楼的建筑风貌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老城区还孕育出了台城独特的本土文化。街头巷尾的八音班常常传来悠扬的台山 “广东音乐,这是享誉全国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小巷深处藏着门面老旧的侨刊社,诞生了我国第一份县级侨刊《新宁杂志》。山麓之畔矗立着台山一中、宁阳书院等百年学校端庄儒雅的校舍。老街散布着李氏敬修堂、黄氏居正堂、潮翁谭公祠、雷邝方溯源堂等用以联络乡谊、教育子孙的宗族祠堂。独具风韵的建筑和烙印着华侨特色的文化彰显了台城老城区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

    在老城区以外,台城近郊还散布着圆山圩、水南圩、大亨圩等旧侨圩,李星衢学校、昌蕃学校、光明学校等侨捐学校依然屹立,斑驳褪色的骑楼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默默在乡间旧道旁述说着侨乡当年的繁华故事。

    山水之城

    山色空蒙 水光潋滟

    台城是座山清水秀的小城,北枕石花山,怀抱人工湖,通济河绕城而过。

    石花山

    石花山坐落于台城城区东北,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玲珑,而下半部则是绿树成荫,谷涌葱绿,山含黛墨,远望如绿荫中盛开的花朵,故得名石花山。

    石花山之奇,奇在石。山上奇石嵯岈,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顶上一块指天而立的巨石,如人卓立,旁边长一劲松,翠冠高耸,古人题之为石人耸翠

    石花山之秀,在于其山间有一约15公顷的湖泊水库,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青山绿野之中,湖水清澈碧透,环湖道路迂回曲折,沿岸四季林竹苍翠,花开时节繁花似锦,构成一派山依水、水环山的迷人景色。

    石花山之雅,在于历代游山文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其中有明正德十五年(1520)所刻的石花山三字,清道光三年(1823年)所刻的含辉四照四字,字体苍劲雄浑,显示一派雄伟的气势。

    石花山风景如画,婀娜多姿。在阳光下,霞光闪烁,山石生辉,层林尽染;雨后则群山烟波浩渺,浑如仙境。山间有始建于明朝崇祯12年(1639年)的西严寺、纪念美国抗日志愿空军的飞虎亭等景点;山下有音乐喷泉、大型雕塑、篮球场、健身器材、大型舞台和散步小径,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在这里散步、休憩。

    人工湖

    台城人工湖位于台城南面的牛山和猫山下,分东湖、西湖和南湖,总称宁城公园。

    西湖面积最大,湖中有两个人工小岛,通过两座小桥与城区相连,岛上分别建有两层长方亭和爱国亭。岛的南端还建有一艘仿北京颐和园石舫的两层湖心画舫。一座蜿蜒湖面的九曲桥更增添了西湖的妩媚。

    东湖又称小湖,是回字形,使人感到湖中有湖,内有宁城石塔、龙凤壁、双亭桥、秀丽塔等。东湖北面的大塘、小塘连成一体,建有柳园和观景亭,景致别具一格,也是游人的游览场所。

    南湖较东湖、西湖小,但也有亭台楼阁,小桥假山。

    通济河曾被誉为台城八景之一。5.2公里河道穿城而过,一河两岸遍布雕花栏杆,绿树成荫,花开明媚。河畔的洗布山建有通济公园,山顶上矗立着108米高的通济塔。晴朗天气,登上通济塔鸟瞰台城,远处一脉青山苍翠可爱,近处一带碧水环绕满城繁华,形成碧水青山半入城的美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沿着河滨崭新的柏油马路行走,河堤上五彩灯光倒映在蜿蜒流淌的河水中,璀璨如梦。

    凌云古塔

    台城城西有船山,因山形似船而得名。船山上的凌云古塔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由知县王尚贤倡建。史书记载:邑城西门河外,山上有塔。塔凡七级,级六达皆窗。与宝鸭、连珠鼎足并峙,为邑城右屏者。凌云古塔平面为八角形,塔高48米,外观七级,里面实为九层,阁楼式砖、灰结构。台城人珍爱凌云古塔,传说船山有塔,如船之插篙。船不航,龙不走,将造福于台城。

    休闲之城

    风物荟萃 百味云集

    作为台山的中心城区,台城汇集了台山各地物产。以台西路骑楼步行街为中心,聚集了台山商业城、天诚港、天岭商场等规模较大的购物商场,东南区沃华时代广场、东方广场等新型购物中心日益完善,显现出一派现代城市气息。南昌、白水、富城、新宁等农贸市场每日交易繁忙,各种农副特产专营店购销两旺,是体验本地生活、搜罗土特名产的好去处。台山出产的茶叶、大米、腊味、海产干货乃至鸡爪芋、猪仔薯等干鲜特产,都可以在台城购得。

    台城也云集了各路美食,既有碧桂园君海悦酒店、高业大酒店、五月花大酒店等高档酒楼,也有合水路口、东门食街、广海路口、城西食街等大排档聚集地,骑楼街里的小吃店、隐于城郊的农庄也各有各的特色,无论是想悠闲地叹粤式早茶,小试一下咸鸡笼、芋头包、钵仔糕等本地点心,还是想豪放地享受一顿生猛海鲜,体验清蒸的鲜美和爆炒的滋味,又或是想尝尝台山特色的黄鳝饭、五味鹅、圆仔炳汤圆等传统美食,在台城,吃货们都绝对不会失望。

    书记说

    重现古城风貌 展示现代繁华

    为深入贯彻台山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台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城区旅游产业实现新的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一些旅游工作的具体措施及工作设想:

    一、保护骑楼街区,开发骑楼文化资源。台城老城区的骑楼,完整地保留了近代珠三角地区建筑的历史风貌,是台城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应对其实施更好的保护和修葺,保留其原有的特色,更好地挖掘其旅游潜力。具体参考佛山三旧改造的一些成功范例,如岭南新天地项目,激发历史文化重焕活力。

    二、打造石花山生态旅游区。结合台山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和思路,配合开展石花山林相改造和石花北公园建设,进一步健全景区服务配套设施,丰富景区观光、健身、休闲、娱乐等内容,将石花山打造成为在五邑地区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

    三、发展城郊休闲旅游。挖掘城郊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发展有台城特色的无公害采摘基地、渔业垂钓、城郊踏青游玩等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上档次、有创意的休闲农庄,全力打造城郊休闲观光经济带。

    四、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未来台城将重点推进千禧酒店、悦海嘉城酒店、国源酒店、五月花连锁酒店、昌大昌超市、天安购物广场等商业项目的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台城城区打造为购物天堂、饮食天堂,以城市商业资源促城市旅游发展,提升城市魅力,活跃城市经济,改善城区旅游环境。

    专家谈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

    台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

    台城老城中心区素有小广州之称,商业繁华。与广州市的上下九步行街不同的是,这里的骑楼建筑工艺更为精美,墙面装饰更加考究,最重要的是这些骑楼建筑保存完好,这在全国都不多,这是台城最宝贵的资源。我认为台城应以西宁市为代表,台西路步行街为中心,把台城商业街区的商业文化和侨乡文化结合起来发展旅游,是很有吸引力的。

    台城还有很多的华侨建筑,如台山一中、溯源堂、黄氏大宗祠等,建筑物非常雄伟,这在五邑地区并不多见,我认为这些反映华侨文化的资源也应该利用起来,对外宣传。

    还有就是石花山,这是台城的绿肺,体现台城的规划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此外,这里很有文化内涵,有很多摩崖石刻,并有宗教文化在里面。石花山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值得台城去开发旅游。

    镇街地理

    位置

    台城位于台山北部,是台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四九镇毗邻,西与白沙镇接壤,南与三合、冲萎镇相连,北与水步镇相接。行政区域面积156.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人。

    交通

    台城境内新台高速连接佛开高速和西部沿海高速,陆路可直达港澳,往广州、珠海仅需1.5小时左右车程,北有直航港澳的口岸公益港码头。

    气候物产

    腊味:台城出产的老品牌腊味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其中以腊肠最为人所称道,简单蒸熟后,可以闻到浓郁的肉香,浅尝一口,则可以体味到肥瘦适中、肥而不腻的鲜甜味,越嚼越香,回味绵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58386邮件:ts686@126.com

历史文化 - 台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