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大江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春节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外延,但其内核却始终不变。这个内核,体现在亿万人急于回家的脚步,体现在13亿多人对团圆的渴盼、对亲情友情的守护、对家国情怀的传承。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江的民俗传统传承区,去探寻大江人亲情最初的联结,家国情怀最深的根源。
沙冲村
沙冲村位于大江镇西北部,因河涌密布而称“沙涌”,后改为“沙冲”。近年来,沙冲村致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通过党员带头、乡情搭桥,联系了一大批旅外乡亲、企业家和乡贤,齐心协力,筹资捐款,募集建设资金300多万元。以基头村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带领辖区内其他自然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完成490米村道铺设、“幸福八米街”扩建和文化长廊提升,各自然村道路安装路灯,村内鱼塘增添护栏,沙冲中心公园初具规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沙冲村是岭南伍氏始祖地,这里有一家宋代皇帝特旨御建的功勋祠——宋上柱国伍公祠。
宋上柱国伍公祠是江门市祠堂文化示范点、台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伍氏子孙为纪念始祖伍氓而建,始建于宋朝,1578年迁建于现址,于2011年完成第四次重建,记录着斗洞伍氏的成长与发展。祠堂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正门呈国字形,正门上方有红木横匾,大门两旁有对联,砖木结构,清水砖外墙,灰瓦覆面,玻璃瓦剪边,屋檐浮雕。该祠堂一共有三进。前厅有红木屏风,中厅刻录有该祠堂的由来,后厅摆设有祖先牌位,作祭祀祖先之用。祠堂的主体建筑依然保留明代本体,古色古香。
来到沙冲村,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特产——沙冲茨菇。沙冲一直以来都有种植茨菇的传统,因沙冲泥质和环境比较适合茨菇的生长,种植出来的茨菇个个圆润饱满、口感绵实、鲜甜无苦味,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
每年春节前后,是沙冲茨菇收获的季节。大江人在烹饪茨菇的时候多数喜欢先炒后焖,如猪脚焖茨菇、广式腊味焖茨菇、黄糖煮茨菇等。挑茨菇要个大、圆润、无裂痕且有一定重量的比较好,煮前需削皮清洗干净,用刀侧或碗底直接拍扁即可,据说这样煮出来会相对绵实、粉糯一些。若用于祭祀的茨菇,削皮时多数会将那小尖尖留着,然后整个放入汤水里煲熟或在烹煮五味鹅的时候一起卤熟。
麦巷墟
麦巷墟是新宁铁路由北进入台山后首个站点的所在地,火车的汽笛为这个乡间墟市带来了最初的繁荣。改革开放后,麦巷墟一度聚集了大量的制造业作坊,见证了大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的历程。
麦巷墟道路两旁的商铺住宅外墙重新粉刷,修葺一新。杂乱的“三线”全部整理入线槽。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工厂破旧的围墙,都装饰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环保等为题材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各式主题小景观与道路两侧色泽靓丽的鲜花绿草和错落有致的常青树木相辉映,为麦巷路增添了新的亮点。
夜幕初上,街灯闪耀,一道明亮的装饰灯带沿着麦巷墟的建筑向前延伸。提升改造后的牛湾高速路灯光实现了动态变色,动感十足的灯光闪烁如七彩霓虹,流光溢彩。居民携老带幼,悠然走在夜色怡人的墟市中,幸福感油然而生。
迈进新时代,大江镇将潭江边上的这个侨墟纳入了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的建设当中,用一条条贯通南北的廊道为它赋能,必将让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风采。
沙浦植民小学
走进沙浦里巷村,一个小小的广场上,一座完整的民国建筑映入眼帘。建筑占地面积不大,楼高两层,蓝天白云下,灰砖建筑庄重整洁。正立面为凸出的柱廊,其上筑一六角穹窿顶凉亭,门额刻有蔡廷锴题写的“植民小学校”。左侧凹进去的柱廊,有邹鲁题写的“植民学校”匾额。据学校左墙壁上的纪念瓷砖《植民学校建筑校舍记》记载,该学校是沙浦蔡氏族校,由海内外蔡氏族人捐款、捐地、赠校具、赠图书,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成。抗日名将蔡廷锴所题“植民小学校”,是因蔡廷锴抗战有功,到访美国时受到华侨热烈欢迎,沙浦蔡氏华侨出面请蔡廷锴题字,再寄回家乡刻于门额之上。
祠堂文化
大江有着深厚的祠堂文化。散布于乡间的祠堂大多历史悠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式样,承载着村落发展的历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祠堂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成为群众获得文化归属感和共享感的直接媒介、海内外乡亲维系乡情寄托乡愁的情感纽带、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沙浦蔡氏祠堂
蔡氏到台山沙浦已有700多年历史。蔡氏始祖祠建于1415到1435年间,至今已近600年。蔡氏大宗祠(始祖祠)现仍是台山沙浦蔡族的象征,见证了沙浦蔡氏的历代发展。沙浦蔡氏大宗祠是一座三进宗祠,即前座、中座、后座,座与座间天井相隔,天井两侧建走廊。祠的两侧立有辅祠,分别是东壁和西园。门槛半米高,大型雕刻石狮子立两旁,门前庭院以棱形石柱栏杆为主。
石桥雷氏祠堂
雷氏公元1273年迁居台山大江塘面乡,至今海内外乡亲已达10多万之众。该祠堂原是北轩雷公祠,据历史记载,在清光绪乙末年曾重修,至今已有111年。现存的雷氏大宗祠是后来各商会、海内外同胞同心共力再次重修而成。
水楼东乔李公祠
始建于明嘉靖30年间 ,门前气势颇为壮观,有一对对称小石狮子和宽阔的大理石步级。门前两旁由两根约6米高30厘米宽的方形石柱支撑屋檐,屋脊脊头如牛角,宽大的门口上面是大理石刻“东乔李公祠”大字。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