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白沙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
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台山政府网 生成日期: 2018-07-27 07:54:45
《话说白沙》之⑯——白沙煤矿变迁史

煤,被称为大地的滚滚乌金,其珍贵体现有二:其一生成难,煤炭由植物腐蚀分解而成,需历经亿万年之久,且不可再生;其二用途广,工业革命后,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作为人类生产发展的主力资源,推动着世界前进。

白沙流传土话“南蓢穷,补锅公;西村穷,煤炭公”。台山白沙煤矿位于白沙西村村委会,在潭江边的百足山下。作为当时台山首个,也是最大的煤矿所在地,亿万年前,白沙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从蕨类植物繁盛、爬行动物繁衍,到恐龙巨兽横行、原始森林横生,到地壳崩裂、海水倒灌,历经沧海桑田,地久天长。白沙煤矿的开发同样几经波折、几番浮沉、几度悲喜。其从被发现到停止开采,跌宕近200年,它的往事却鲜为人知。


白沙煤矿旧址
四挖四禁

白沙煤矿首次开发在清嘉庆七年(1802年),当时有人用私款招收劳工在百足山的狮山岭挖掘。由于采煤触及山坟,当地乡民与资方发生纠纷,两位乡民被打死。乡民把官司打到广州府衙,广州府衙便在山下羊耳岭立下石碑,碑刻“禁挖狮山煤”,资方被迫停业。


原白沙煤矿正坑所在地

清嘉庆十五年(1811年),恩平人黄福恩独资雇请300多名开平、恩平的贫民在百足山的月山、狗山(又名凤山)、牛山一带地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共开掘5对斜井,井深负72米。开采4年,因引起坑道严重塌方,导致41名矿工死亡。西村乡民无比悲愤,鸣锣聚集,扛起锄头,一拥而上,砸了坡上井口的设备,赶走了资方人员。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7月,乡民集资在正坑立下“义塚”,石碑上刻上遇难的41名矿工名字,成为第二次煤矿开采的血泪见证。此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乡民都会自行组织到“义塚”拜祭先人,祈求保一方平安。

清道光7年(1827年),又有人私款在百足山开采煤矿,只开采了8个月,就因触及当地绅士黄月窗的山坟,被族民以有辱名儒为由,状告至广州府衙。族民黄以行行贿了当时新宁县官田溥,此次争端以广州府衙在虎山立下示“本区不得采煤”的石碑而告终。


白沙煤矿矿井遗址(上世纪50-80年代)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台山三合归侨叶恩夫妇,偕同英国人艾思又来此山域开矿采煤。他们创办振华公司,由叶恩任经理,艾思任采掘工程师,并招收300多劳工。当时,公司在矿区建有妓馆、赌馆、烟馆和粥粉店等,劳工均住在鹤山脚下的草棚里。矿区还在鹤山山咀设有哨所,哨所常驻持枪士兵,日夜监工。当时,煤炭经水道外销,一担煤下船就在码头留下一个铜板,西村乡因此积攒了一批财富,修起了十里长堤,成为四邻八方艳羡的洪涝保收之地。

两年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百足山乡民在反清反帝的行动中,联合赶跑英国人艾思。叶恩夫妇失去技术依靠,煤矿再次停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徐瑞麟所编台山地质调查报告中曾记中国人曾与日本人合作开采百足山煤矿,但记录不详、情况不明。

受中央煤炭工业部表彰的煤矿

1956年,以白沙人黄金邦为场长首先在百足山建立西村煤炭场,组织农民利用农闲进行露天开采。

19593月,台山县府正式将西村煤炭场命名为台山白沙煤矿,并成立中共台山县白沙煤矿委员会。这是当时台山工业线第一个企业党委会,由雷锦镛担任首位党委书记,赵铮平为矿长,干部职工人数有2700多人。


白沙煤矿员工宿舍旧址(上世纪50-80年代)

白沙煤矿员工饭堂及礼堂旧址(上世纪50-80年代)

白沙煤矿小火车道遗址,现已成为河沟(上世纪50-80年代)

经佛山地质队和省地质队全面钻探,白沙煤矿矿区面积1.9平方公里,为二叠纪无烟煤,上部粉砂岩,下部砂岩,煤系280米,可采厚度10米,储量125万吨。白沙煤矿初期开采异常艰辛,由于设备简陋、且开采带有盲目性,导致产量不高、事故频发。1960327日,龙山三号竖井在生产中,挖穿老窿透水,10名职工不幸溺水死亡。 1964年,白沙煤矿被纳入中央煤炭部小煤矿之列。至此,改小斜隆开采为竖井分层采煤法,1960-1970年间共开掘了5口矿井,煤矿规模渐渐壮大。1971-1983年,采煤从手拉肩扛变为半机械化操作,年采煤量最高达9万多吨,煤炭质量居佛山地区的首位。当时,矿区修起了小火车路、盘山公路、井下坑道等,车来煤走,四通八达;工人宿舍、饭堂、礼堂连绵成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一些矿工娶到贤惠的西村女子为妻;而将煤矸石粉(指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卖给砖厂打砖,一时成为了西村人抢手的生意。

白沙煤矿从1975-1979年连续五年获利。1977年更是受到中央煤炭工业部表彰,工人代表进京接受工业部领导的接见。101掘进队、202采煤队和302掘进队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甲、乙级采、掘队的光荣称号。由于煤源枯竭,白沙煤矿于1987年停办。29年间,共提供优质煤源近100多万吨,占储存量的76%,极大支援了台山工业生产。


白沙煤矿徽章(上世纪50-80年代)

  煤来于自然,为人所用;人时虽胜天,徒生哀怨。
白沙煤矿从辱至荣,由乱及和,污中生美,追溯二百年上下,祸福相依,一线难辨。只余三叹。

一叹天赐良机

 广府之地,僻静小乡,藏煤是恩赐,收获是功德。初时,乡民尚不认得煤炭,只向外乡人说道,村里泥土都是黑的,由此才吸引外人来此开采。想来,或许至纯之地才能滋养资源,至纯之人才能保护资源。
二叹遇难生民

 事故遇难的旷工们让煤的颜色透出一层赤的光亮。安全二字是生命之盾,危险作业是毁盾的矛,过度开发更是毁盾的矛。看安全被击破,生产战歌换成悲调,实在难平!常怀内疚,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脚下的黑土;常记教训,我们才得以从岔路走回正道。
三叹走出正途

 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沙煤矿在最后一段旅途终于发挥了应本的光辉。此时,我们念的是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生;护的是青山绿水,点点乡愁;成的是天人合一,互相成就的共赢之局。历史的馈赠全数支援家乡的建设,美哉幸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