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关于印发《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 台府办〔2015〕7号
  • 2015-02-09 09:11:12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关于印发《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

台府办〔2015〕7号

 

 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海宴华侨农场,市直各单位,中央、省、江门市驻我市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台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9日

 

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

 

为了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和江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结合我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需要,根据《江门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江府办〔2014〕44号),特制定本工作纲要。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以“工业强市”为首要发展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业产业重型化”发展思路,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五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核电辅助装备等为主的产业体系。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70亿元,产业初具规模。五金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产值分别为84.19、13.65、1.06、31.13、1.68、23.84、15.74亿元。但是,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缺乏规划,仍属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产业基础量小质弱,目前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仅占江门市的14.5%,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少,行业知名领导品牌缺乏,产业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产业链上下延伸不足,企业之间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行业自律能力不强,与江门市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发展环境

(一)政策新优势。

省委、省政府将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和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制定了《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江门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点打造我市载重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和建议一批重点项目。在新政策强力推动下,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恰逢借力乘势的良机。

(二)区位新优势。

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深中通道、中开高速等全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我市在粤港澳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凸显,资源要素流动效率显著提升。特别是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珠三角辐射粤西及大西南地区的枢纽型节点,而我市又是大广海湾经济区主战场,广海湾深水港的规划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使我市在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辐射西进中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桥头堡地位。

(三)电能源优势。

我市是中国南方电网第一个直购电试点地区,拥有已投入运营的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的国华台电、总装机容量为25.11万千瓦的风电、建设中并将于2015年底投入运营的装机容量为350万千瓦的台山核电,使我市具有充裕、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和相对的电力成本优势。

(四)工业用地优势。

我市工业用地资源丰富,除了面积138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广海湾作为香港惰性拆建物料的定点处置区,目前已填海面积超过9000亩,全面完成经国家批准区域的填海造地工程后,能形成面积达3万多亩的连片土地。如此规模的可开发土地,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都极为罕有,这将成为我市吸引重大项目落户、加快我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最显著的优势。

三、总体要求

以统筹整合存量资源为优先策略,以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为突破方向,以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为关键抓手,以产城融合联动为重要支撑,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平台扩能增效,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形成产城融合振兴局面,强化内生源动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

四、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250亿元,年均增长17%。汽车零部件制造、核电辅助装备、五金机械等重点行业集聚发展,培育自主创新的先进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以富华重工、鸿特精密、龙电门业、金桥铝型材等为龙头企业的装备制造企业。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达520亿元,2017-2020年年均增长20%,先进(装备)制造重点行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系统集成能力和本地配套协作水平明显提升。围绕打造专用车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为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精、专”核心部件配套中小型企业。打造1-2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基本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先进装备制造创新体系。

五、发展重点

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以清洁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金机械制造为重点,以中小型船舶和特种船舶修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卫星应用为培育发展方向,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将我市打造成为广东省专用车生产基地、重要的清洁能源(核电)辅助装备制造园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重型载货车、高技术专用车等整车产品及核心零部件。引进培育纯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用电源关键材料。支持企业提高核心基础部件的研发能力,引导传统汽配企业向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兴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型。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以富华重工为龙头,重点推进半挂车车轴、悬挂系统、重型卡车转向桥、工程机械驱动桥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大力发展专用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推动专业制造重型卡车、载货车、工程车、大型冷藏车、轻中型军用及警用特种车辆、城市环卫车车辆及其相关核心部件的发展。积极探索引进纯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用电源关键材料生产及报废电池回收项目等重点项目,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不断完善配套协作能力,大力支持鸿特精密、广东迪生力、台澳铝业等企业发展,形成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合理高效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机制。

——清洁能源(核电)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核电应用级管线、泵、阀、屏蔽防护设备等重要辅助设备,以市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为载体,以中广核为龙头,加强与国内外核电装备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内外核电装备龙头企业和中广核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龙电门业、绿岛风、安施备等重点企业,重点跟进阿海珐、中核合资锆材项目,积极推进设备装配、基地人员培训等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大力做好现有企业服务工作,密切跟进计划增资扩产的台山核电项目,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将市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打造成为我省重要的清洁能源(核电)装备制造园。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中小型海工装备,重点引进和发展适应海洋资源开发需求的深水海洋工程专用设备,以广海湾工业园为承接载体,加强与新会银洲湖经济区的对接,通过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错位发展,致力于打造珠三角专业化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区。

——智能制造装备业。重点培育发展伺服系统、数控加工中心、机器人、家电智能化设备、智能仪器仪表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备、3D打印等领域和产品,以智能专业设备(机器人、各类无人机械)、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为重点招商方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重点跟进云计算IDC项目、广州市泰奇克光触摸屏项目、广州市云硕数字科技、广州市宇联电子触摸屏项目。重点关注ABB智能机械人、日本发那科、德国机械手等企业。

——五金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金属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及各类基础件、锻件、密封件、关键和特殊零部件制造,充分发挥我市五金机械制造产业基础的优势,逐步形成以四九镇五金制造配套、金桥铝材、台澳铝业、华美五金和平安五金等重点企业为主的五金机械和新材料产业集聚,完善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各类加工机械技术水平。

——中小型船舶和特种船舶修造业,重点发展特种工程船和灵便型功能化中小型船舶,打造以分段制造为主的船舶配套产业链。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节能变压器、汽车、摩托车尾气净化设备、废旧铅蓄电池资源化利用设备、电动车用电池回收利用设备制造,培育发展水处理、垃圾处理装备、环境检查监测仪器设备制造以及LED生产装备制造和关键技术研发。

——卫星及应用产业,重点构建北斗民用卫星功能型和区域分布型应用服务平台,发展卫星综合应用与运营服务,推动应用平台硬件设备制造业发展。

——完善配套服务行业。生产性流通行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业务外包、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积极引入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开发与智力支持服务类行业,重点发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检验检测、服务外包、全责绩效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养、培训等业务;大力推行标准化服务,建立智能标准信息资源库和技术标准服务支撑体系,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开展认证和使用标识等服务。

六、五大行动

(一)龙头企业培育行动。

根据我市富华重工及中航富华项目的发展实际,采取“一企一策”的工作方式,着力推动富华重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注入科技、信息化和品牌元素,有效延伸和提升产业链,并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效应,推动我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发展,逐步形成具核心竞争优势、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集群。以台山龙电门业为龙头,并依托市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带动绿岛风、安施备等企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核电装备龙头企业和中广核上下游配套企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核电应用级管线、泵、阀、屏蔽防护设备等重要辅助设备,力争将市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打造成为我省重要的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同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将大力扶持以台山市冠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五金机械制造业,逐步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到2017年,台山富华重工系列项目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以台山市龙电门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6亿元人民币,以台山市冠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五金机械制造业产值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富华重工系列及汽车零部件、核电(辅助)装备制造和五金机械制造业年产值将分别达到160亿元、10亿元和260亿元人民币。(牵头单位:工业新城,配合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金融办、台城街道、水步镇、大江镇)

(二)企业改造升级行动。

依据《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下称《目录》),坚持市场主导,结合我市实际,确定重点引导和支持的方向,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实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增强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用6年左右时间,重点推进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其中2015年实现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0亿元,2016年13亿元。落实投资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4个以上,未来三年推动68家以上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至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000元/人左右。(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三)产业平台扩能增效行动。

统筹资源,优先发展两个工业平台(市工业新城和广海湾工业园区),重点推进工业新城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园区建立实施园区企业入驻、审批、办件、建设、生产、流通各环节全程“一站式”服务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特事特办,突出解决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环评和规划报建等重点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程,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园区招商、管理、服务专业队伍。

工业新城以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标准配套、提升服务、提高效益,分类考核,整体提升的原则,在集聚区内着力开展清理一批土地(项目)、规划“一张蓝图”、配建一套标准设施、推行“一条龙”服务、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支高效的招商队伍、实施一套考核方案等“七个一”行动方案。到2017年,形成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与产业基本匹配,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用地效益明显改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的核心产业平台;产业集聚区总产值规模达到60亿元;收回产业集聚区内的闲置土地44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在完成江门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基础上,加大力度收回产业集聚区辐射范围内的闲置土地573.07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到2020年,形成功能定位明晰、土地利用高效、基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发展大平台;产业集聚区总产值规模达到120亿元。

继续推进广海湾香港惰性物料填海造地项目,积极申请用海“直通车”,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抓紧推进华电江门台山LNG项目,根据《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对外产业深度合作新平台,创新与港澳、新加坡等地合作机制,集聚发展一批先进装备制造和生产服务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业新城管委会、广海湾工业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科工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外事侨务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台山供电局、台城街道、水步镇、大江镇)

(四)重大项目突破行动。

以大项目为抓手,重点洽谈引进世界500强、境外大型企业、央企、中国制造业500强等投资项目,每年洽谈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2015-2016年洽谈引进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至少2个,1-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至少7个。2017-2020年洽谈引进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至少4个,1-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至少14个。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占全部项目比例提高,洽谈引进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平均个体规模逐年提高。

重点通过台山核电、富华重工、中航特种装备制造项目、鸿特精密技术、龙电门业、冠兴金属等支点性项目,引进充实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清洁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装备制造、现代海洋产业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积极推进医药化工、纺织制衣、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培育创新金融、科技信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产业的新型业态,引进关键性项目,完善产业链,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每年新引进对重点发展产业链起关键性支撑作用的龙头企业至少2家。

创新园区建设模式,积极引入有实力、有品牌、口碑好的专业工业地产开发商参与特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到2020年,我市至少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基础配套完善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专业园区1个。(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配合单位:广海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工业新城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

(五)产城融合振兴行动。

全力服务于我市城市空间布局整合和核心产业园区融合发展,以交通先行,优化高快速路、区域交通干线、城市道路、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我市与江门市东部三区一市与西部开恩协同联动,并融入国道省道网的交通格局,促进区域内产业与城市的空间融合。争取到2016年,大广海湾经济区、工业新城初步形成高效畅通的快速路网;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便捷互通的“1030”(镇镇10公里通高速、台城北和西南片板块内部之间各镇区30分钟互达)时空目标,初步形成大广海湾经济区、工业新城的融合提质与台开恩同城协同联动格局,全面提升我市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深茂铁路的建设,做好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相关工作,为深茂铁路2015年全线动工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重点抓好台城站场一体化规划研究,抓好站场的物流、公交接驳预留;修改完善《新建铁路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轨道交通规划研究》,争取将其列入省铁路建设规划中;抓好江门大道南延西线(国道G228线都斛至广海段)、中开高速、鹤开高速南延线、台开快速路及龙山路支线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打造“台开恩”通往珠三角核心区最便捷的通道;做好我市普通国道升级线路规划工作(G228、G240),打造我市衔接外省的交通要道;加快通用机场的选址规划研究,争取在2020年前动工建设;抓好广海湾防波堤及进港航道工程,全力促进5万吨级通用码头调整优化相关工作。

加强城市道路路网建设,构建板块内30分钟互通的交通道路圈,大力实施公交一体化,为区域产业园区与城市综合服务区集聚发展奠定基础。抓好台城市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台城南区和北新区开发建设,继续完善东门商贸片区的建设发展,抓好台城旧城区的改造,创造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投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导产业工人本地就业、本地居住。积极做好工业新城产业规划,与开平翠山湖工业园区错开定位、优势发展。完善工业新城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一体化的13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工业新城管委会、广海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台山公路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资办)

七、政策支持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张磊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伍仲晃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李新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邝俊杰,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马品高,副市长方国韶、余中华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工业新城、广海湾工业园区、相关市直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农场)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专责小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市府办副主任、牵头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园区、市直部门及所涉及镇(街、场)分管领导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的工作程序,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通报前一阶段先进(装备)制造业情况及下一阶段计划,研究决定重大问题。

(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探索下放一批审批权限的制度,凡属于政府提供经济服务的产业项目审批,市级审批权限一律下放产业园区;凡属于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项目,市级审批权限一律下放到镇(街、场),市级部门实时监管。推行网上阳光的、并联的、标准化的审批,规定审批时限,对时限进行问责,对裁量权进行规范。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实施“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三)强化资源保障。

全面梳理全市土地利用情况,对长期闲置土地和低效产业用地要依法统筹回收,优先用于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对先进(装备)制造重大项目,市优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项目用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增建生产性设施、拆除重建、加层等方式进行改扩建,新增建筑面积部分按有关规定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允许和鼓励企业将老厂区用地纳入“三旧”改造范围,享受“三旧”改造有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约束性指标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审批、并联审批、及时供地。

(四)加强财政扶持。

设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性分配等形式,用于扶持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及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对投资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项目,享受我市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享受江门市级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事后奖补政策,技术改造项目完工下一年起的连续三年内,按财政收入增量额度我市分成部分中的一定比例进行奖补。对经认定为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购置和使用给予奖励。对引进的重大项目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海域使用金,申报享受省的补助政策,并将江门奖补给我市的资金列入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补助。

(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推动建立和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建立企业负担调查信息平台,完善企业举报和反馈机制。严厉查处对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等违法行为。依托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技术服务中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共享、专有技术的有偿使用、专有发明所有人收益共同分享的机制。探索成立行业协会,在信息获取、大宗物资采购、营销系统建设方面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统一营销平台,促成企业联合采购和联合销售。

(六)优化金融服务。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切实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投放、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落地。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设立、动产抵押登记、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提供便利服务。

(七)强化人才保障。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鼓励外来人才落户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的新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培训,打造一支熟悉国家法规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掌握本地资源优势并具备良好沟通谈判技能的综合型高素质招商人才队伍。

(八)加强科技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突出行业关键技术的科技计划项目。深化产学研结合,重点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整合金融和科技要求,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扶持科技孵化器、创新联盟建设。大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水平。

(九)强化督办考核。

制订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年度考核目标和办法,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和年度目标,实行动态跟踪指导、督促检查,深入基层、企业现场督查调研,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的薄弱环节,积极协调解决基层、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阶段任务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对工作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附件:1.台山市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

      2.台山市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方案

3.台山市产业园区扩能增效行动工作方案

4.台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突破行动方案

5.台山市产城融合振兴行动方案

 

附件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