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市自然资源局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自然-转载】连续27年蝉联全国第一,广东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进发
  • 2022-09-28 17:26:24
  • 来源: 台山市自然资源局
  • 发布机构:台山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从天空俯瞰,广东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犹如一张充满力量的弓,蓄势待发——港口星罗棋布,满载货物的巨轮络绎不绝,一声声汽笛演绎着海上新丝路的勃勃生机;全长1875公里的滨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蓝色的丝带串联起沿海东西14城,撬动着外联内通的聚力;矗立于海面之上的风电机组不断走向深蓝,把源源不断的海风转化成点亮万家灯火的能量;在这条绵长的海岸线上,我们还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游水嬉戏的白海豚、色彩斑斓的珊瑚礁……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积极利用独特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多项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把海洋强国战略转化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生动实践,为广东海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0年来,广东全面部署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成效显著:基本建成“四区一地”,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南海资源保护开发能力大幅提升。

  瞄准新兴产业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巨涛占地达48万平方的巨大厂区里,数十个巨型海工装备模块巍然屹立,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装卸着各类模块。从这里制造出的各种海工设备由高栏港起航,驶向大洋的彼岸。目前,以珠海高栏港经济区为代表的广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在聚链成群的同时,不断走出国门,迈向深蓝。

  海洋新兴产业的突围,也为广东海洋经济插上了“腾飞之翼”。

  离珠海高栏港约300公里远的阳江沙扒海域,碧海蓝天间,白色的风机高高耸立,巨大的叶片随海风悠悠转动,成为海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近海浅水区到深水区,从5.5兆瓦风机到11兆瓦再到13兆瓦海上直驱风力发电机研制成功,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之一,短短几年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十年间,广东全省累计建成投产海上风电项目21个,装机容量651万千瓦。

  微信图片_20220928171542.jpg

  阳江海上风电


  除了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超百亿美元重大临港产业项目也先后落地,世界级沿海石化产业带已经成型成势。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广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抢占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加速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现代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海洋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其中,自2018年起,广东省财政专项资金连续5年累计投入15亿元支持271个海洋六大产业项目发展,为海洋六大产业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仅2018-2020年支持的专项直接带动配套研究投资5.85亿元,项目执行期间预期产值112.14亿元。

  目前,“蓝色经济”已成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动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万亿元,约合3091亿美元,连续27年位居全国首位。

  “广东充分发挥海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着力发挥珠三角核心引领作用,以沿海经济带为发展主战场,做好海洋经济‘文章’的核心所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以“一核”为引擎、“一带”为主战场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基本形成。

  而从繁忙的港口,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条沿海经济带的澎湃动力。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湛江、江门等6个亿吨大港在这条沿海经济带上不断创造航运新纪录,广东全省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4742.87万标箱跃升至2021年的7078.20万标箱。

  十年来,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从2013年的1.11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4万亿元,年均增速达6.8%,位居全国前列。在粤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也成为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加强海洋科研

  产业转型澎湃新动能

  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解锁”深蓝奥秘;落户湛江徐闻罗斗沙海域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实现了一级部件100%国产化;填补了国内高端饱和潜水支持船自主建造空白的“海龙”号,刷新我国深水工程作业的新纪录;大型半潜式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与装备、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成果、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等多项技术研究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海洋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舰载雷达、海洋油气及海底矿产开发利用产业等领域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多年来,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拓宽,关键核心设备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成果斐然。

  无大实验室、无大研究所,曾经是广东海洋科技创新的痛点。近年来,广东着力搭建高层次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随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在广州、珠海、湛江同步建设推进,已汇聚47个海洋领域高层次科研队伍,包括16个院士团队,牵头完成了“冷泉”装置预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海洋5G创新平台项目等一批重大海洋科研项目,引领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发,打造了广东海洋科研的“新地标”。

  2018年,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纳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北东南,浅海+深海”总体布局,为海洋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摇篮”

  目前,广东基本形成了“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盟”四位一体的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有覆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药物、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省级以上涉海平台超过14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实验室3个,省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海洋创新联盟1个。

  推动管理精细化

  跑出服务保障“加速度”

  在支持重大项目“落地下海”方面,广东积极靠前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深圳机场三跑道、惠州埃克森美孚项目从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首批储备项目,到获得一期项目核准,广东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关键审批事项,创造了复杂围填海项目5个月获批的时间记录,跑出了项目落地自然资源保障“加速度”。

  广东还在全国率先试点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两权合一”市场化出让,成功组织了湛江东海岛区块一海砂资源挂牌出让,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打包出让”的新模式得到自然资源部的认可并向全国推广。

  2017年,三角岛成全国首个以挂牌形式转让的无居民海岛,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试点从纸上跃出变为现实;2020年出台全国首个海岸线价值评估技术规范,积极探索海岸线有偿使用;2021年在全国率先印发《海岸线占补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建立海岸线占补制度……多年来,广东不断创新举措推动海洋综合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

  坚持绿色发展

  水清滩净成常态

  汕头青澳湾、惠州考洲洋、茂名水东湾、深圳大鹏湾……,南海沿岸,一出出“碧海银滩还原记”持续上演。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着力点,广东全方位开展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工程,让水清滩净成为常态,碧海蓝天触目可及。

图片

惠州考洲洋

图片

■汕头南澳岛


  如何让海洋生态持续优化,广东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2017年出台的《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创新提出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率先为全国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提供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广东还编制《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率先开展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工作,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其中,重点谋划的“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全国开发的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微信图片_20220928171533.jpg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