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冬瓜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黑皮冬瓜是江门市近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冬瓜品种,尤以台山市冲蒌镇为核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由于有良好生态环境,气候适宜,空气质量好,使用有机质肥料,其生产的果品美观质优、外观光鲜,皮质坚实,肉厚色白、味鲜粉甜,耐贮存。多年来产品销往我国华东等地市场。
随着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者和市场贸易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WTO之后,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实质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黑皮冬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发挥地方特色和品种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争创名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经冲蒌镇农技站多年栽培研究和技术改良,使黑皮冬瓜达到高产稳产,品质提高。通过对黑皮冬瓜生产所需的生产环境,土肥、水管理的方法及黑皮冬瓜生长发育各时期的管理技术等加予总结,形成技术规程,以利于该品种的推广和普及,提高经济效益。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门市农业局、广东省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台山市农业局、广东省台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台山市农业局、台山市冲蒌镇农技站、广东省台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华进、李群生、李健扬、陈国欢。
本标准于2002年5月25日首次发布。
黑皮冬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黑皮冬瓜生产所要求的生长环境、栽植、土、肥、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和贮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黑皮冬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产地环境要求
3、要求
3.1 产地环境基本要求,应符合GB18407.1—2001的要求
3.2 温度
黑皮冬瓜是喜温耐热的蔬菜,生长发育适宜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3.2.1 种子发芽期适宜温度
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为种子发芽期。种子发芽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在(30±2)℃左右的条件下发芽,(24~48)小时大部分种子便可发芽。
3.2.2 幼苗期适宜的温度
从长出第1片真叶至具有(6~7)片真叶、卷须开始抽出时为幼苗期。幼苗期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 10℃以下低温阴雨天气则易受冻。
3.2.3 抽蔓期适宜的温度
幼苗抽出卷须后,植株从直立生长变为匍匐或攀蔓生长,直至植株现蕾的这一阶段为抽蔓期。此时期适宜的温度为25℃。
3.2.4 开花结果期适宜的温度
植株现蕾、开花结果直至果实成熟采收为开花结果期,一般需(50~70)天。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5℃。如果温度在15℃以下则开花授粉不良,坐果率低,果实发育缓慢。
3.3 土壤条件
黑皮冬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栽培上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为好。土壤PH值(6.0~7.0)为宜,如PH值6.0以下,可适施石灰,中和酸性,改良土壤。
3.4 水份
黑皮冬瓜为需水多,不耐旱的蔬菜。其茎叶繁茂,果实巨大,消耗水分多,生育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种子发芽需充足的水分,幼苗期需水不多,往后需水量逐渐增加。生产上,在开花结果前期应适当控制水分的供应,以利于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坐果以后随着果实的发育,需水量急增,此期必须供应充足水分,防止受旱,但果实发育后期特别是采收前,供水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品质,不耐贮藏。
3.5 播植季节
播植季节分春植与秋植。
3.5.1 春植
春植是黑皮冬瓜的主要栽培季节,栽培面积大,产量最高,选择适当的播植期是丰产栽培的关键环节,安排好播种期、移植期来调节坐果期、收获期。
3.5.1.1 春植播种期
春植适宜播期是1月上旬,但应采取防寒措施。
3.5.1.2 移植期
移植期应在气温回升较为稳定的季节,一般以3月上旬为安全移植期,在做足移植后防寒措施的条件下,可提前到2月下旬移植。
3.5.1.3 坐果期
调节黑皮冬瓜的坐果期以播种、移植期为基础,辅以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以4月上旬开花坐果为宜。
3.5.1.4 收获期
黑皮冬瓜从坐果至老熟为50天左右,可在5月上、中旬收获。
3.5.2 秋植
黑皮冬瓜一般播种后60天左右坐果,坐果至采收,需40天以上,为使果实发育过程有较适宜的温度,其播种期应当安排在7月中旬为宜, 9月中旬坐果。
4、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品种选用广东省农科院培育的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广东特选黑皮冬瓜”等为主栽品种。
4.2 育苗
培育无病虫健壮瓜苗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必须做好种子处理,配制营养土、防寒等育苗措施。
4.2.1 苗圃应选择开阔通风、地势高、向阳、排水良好、靠近种植大田的地方作苗圃。
4.2.2 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是供给幼苗所需的养分的基础,要求具备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透气性好、养分完全、保水保肥力强、无病虫及污染物、无杂草种子等条件。
4.2.2.1 营养土的基质
营养土的基质材料可多种多样性,采用火烧草皮土或塘坭晒干打碎为基质最佳。
4.2.2.2 营养土配制方法
先将占总重80%基质(优质土)加入17%的腐熟的有机质肥、(1~2)%的过磷酸钙和0.5%复合肥混合拌匀即可,如土质偏酸,可加适量的石灰。再堆沤7天以上,翻松过筛。
4.2.2.3 营养土消毒
对营养土进行消毒,是培育无病虫壮苗的基础,在配制营养土时按0.2%的比例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
4.2.3 种子催芽与播种
4.2.3.1 营养土装杯
4.2.3.1.1 营养杯的选择
黑皮冬瓜真叶较大,使用的营养杯上口直径以(8~10)cm为宜。使用的营养杯必须是无污染,不带病虫菌源,且易于操作的育苗杯。推荐使用黑色硬塑育苗杯为好,其具有营养土装杯快,移动育壮有利,移苗定植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无污染,不带病虫菌源,可连续使用多年,成本轻。
4.2.3.1.2 营养土装杯
营养土装杯以8分满为宜,播种后复盖土达9分满便淋水。将装好的杯整齐排放于育苗床上,按南北向120cm宽成纵畦。
4.2.3.2 种子消毒及催芽
种子消毒和催芽按下列顺序及方法进行:晒种2小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小时→洗净→用55℃热水汤种、恒温搅拌15分钟→捞起在(30~32)℃保湿通气的条件下催芽,整个催芽过程需(36~48)小时。
4.2.3.3 播种
种子经催芽露白,当胚根长(0.3~0.5)cm时即可播种。每杯播1粒,种子平放,胚根朝下,盖土0.5cm,淋水至湿润。用竹或铁枝型造小拱架,并加盖尼龙薄膜防寒保湿。尼龙薄膜要拉紧,两边用泥土压实,密封好。秋植播种应加盖遮光网防护。
4.3 幼苗期的管理
春植黑皮冬瓜育苗的幼苗期管理工作主要是防寒保温,气温回升时注意调节苗床的温度、湿度。
4.3.1 苗床温度调节与炼苗
播种后至出苗前要尽量提高苗床温度,以(25~32)℃最佳;出苗后培育壮苗要求夜间温度(16~18)℃,日间温度(22~28)℃,如果日间晴天温度高应通风调温,当长至2片真叶时要注意在日间做好炼苗工作。
4.3.2 调节湿度
冬瓜播种后要淋足水分,即加盖尼龙薄膜防寒保温保湿。出苗前后保持表土湿润松软;幼苗长出真叶后,保持表土半干半湿状态,有利于防止徒长,控制病害,一般表土稍发白应在白天中午10时左右揭膜淋水(秋植育苗,宜在早、晚淋水),待叶片水干后方可盖膜。如果膜内温度低于15℃时,只要瓜苗叶片不致失水,可不淋水。
4.3.3 调节空间,培育壮苗
春植育苗,若在3叶时,气温尚低,无法移植时,应将育苗杯重新移疏摆放,扩大空间,改善通风条件,防止徒长。
4.3.4 幼苗期施肥
在1片真叶时开始,依据幼苗长势,一般每隔7天用10%腐熟粪水淋施。
4.4 大田栽培管理
4.4.1 整地
4.4.1.1 土壤翻晒
春植黑皮冬瓜的土地,应进行犁冬翻晒,以降低越冬虫病源,减少杂草,使土壤风化疏松。定植前进行耙细整平,再按畦距深翻后起畦。偏酸土质,在平整前,每1/15公顷施入石灰粉(30~40)kg,可中和土壤酸碱度及土壤消毒,减少疫病发生。
4.4.1.2 起畦与施基肥
合理密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夺取冬瓜高产的基础。起畦之前,先按南北向确定畦距,每1.8m(包沟)一畦,在每畦中间犁一深沟,施入经充分与过磷酸钙堆沤腐熟的有机质肥在沟中,然后犁畦、起畦,畦面宽1.3m,高约0.5m,沟宽0.4m。
4.4.1.3 株距与株数
冬瓜定植株距(70~80)cm,每1/15公顷种植500株左右为宜。
4.4.1.4 开穴、施除草剂及病害虫防治
起畦经平整畦面后,按株距要求开好植穴,随后每1/15公顷用“都尔”芽前除草剂100g兑水(60~80)kg全田均匀喷施待植;植前穴施1∶100倍“多菌灵”药混土防病和每1/15公顷用“米乐尔”杀虫药1.5kg混幼沙施入穴中防虫保苗。
4.4.2 定植
幼苗长至(3~5)片真叶时,经充分炼苗(5~7)天后,天气晴暖稳定,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移苗定植。
4.4.2.1 选苗
定植时瓜苗要进行按苗的叶数、强弱分类,同一叶数的强壮瓜苗尽可能先种、连片种,弱苗、叶数少的育壮后种,淘汰病虫苗。
4.4.2.2 移苗定植
定植时将苗从营养杯脱出,移入植穴中央,定植时培土于子叶下1cm为宜,轻压覆土,淋足定根水。
4.4.2.3 覆盖
定植后及时用稻草覆盖畦面保湿保肥、防旱防雨及减少畦面杂草。
4.5 定植后的管理
4.5.1 抽蔓期的管理
瓜苗从直立生长变为匍匐生长,直至现蕾的这一阶段为抽蔓期。这个时期为营养生长,可形成(15~20)片真叶,叶面积迅速扩大,蔓长(130~200)cm,根系迅速发展,抽发侧蔓,同时花芽迅速分化发育。抽蔓期的管理,要进行植株调整,肥水管理要处理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做好压蔓、搭架及引蔓等管理。
4.5.1.1 压蔓
压蔓能固定植株和产生不定根,增加根系吸水吸肥面积,对促根保叶起重要作用。当瓜蔓长至60cm时,在(6~7)节位用新土压蔓,隔4个节位再压一次,第一次压蔓结合中耕除草及施用石灰,增加钙质营养和防病。
4.5.1.2 搭架引蔓
搭架栽培可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合理密植,通风透光,使坐果整齐,瓜形外观良好,均匀一致;结构牢固,抗风耐压;防止阳光直射果实,减少土壤病菌感染枝叶、果实,增强抗病力,提高品质。搭架材料一般用竹杆、塑料绳等。搭架形式可采用人字架,上横一条龙骨,以达到抗风为目的,高度一般(1.0~1.2)m。
进入抽蔓期后,茎蔓伸长很快,叶面积迅速扩大,要及时做引蔓上架工作。引蔓要注意瓜叶均匀分布,更应把理想的坐果节位放在棚架的适宜位置上,当植株长至(15~16)片叶时引蔓上架,利用蔓上的卷须攀缠棚架向上生长。引蔓上架后要经常加强导蔓工作,及时调整茎叶均匀分布。引蔓的同时应及时绑蔓,使植株牢靠地攀长于架上。
4.5.1.3 整蔓
整蔓是使养分集中,保证果实良好发育。冬瓜主要靠主蔓结果,培育健壮的主蔓是高产、高质的基础。但冬瓜主蔓分枝力强,每个茎节均可抽发侧蔓,若任其生长,会引起过于繁茂,消耗养分,抗病力下降,影响产量。整蔓的方法是及时摘除全部侧蔓。
4.6 开花结果期的管理
植株现蕾、开花结果至成熟采收为开花结果期,一般需(50~70)天。此时期的管理要加强营养,人工授粉提高座果率,定瓜吊瓜,整蔓打顶,促进果实迅速发育,提高产量。
4.6.1 人工授粉
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座果率的重要措施。人工授粉在上午(8~9)时进行,摘取当天早晨开放的雄花,将花粉涂在当天的雌花花蕊上,使柱头粘有黄色粉即可,每朵雄花可授(5~6)朵雌花。如遇雨天,授粉后采用透光套袋护花,雨过天晴即除袋,可有效地提高座果率。
4.6.2 选好留瓜的节位
黑皮冬瓜一般以主蔓第(30~35)节位上结的瓜最大,栽培上以早上市与产量相结合,可在主蔓第(18~25)节位上留瓜。每株只留一个瓜。但初次授粉留(2~3)个幼瓜,等幼瓜长到200g左右选择果形正、瓜柄粗的幼瓜留下加以保护,其余应摘除。
4.6.3 吊瓜
黑皮冬瓜果大且重,在果实发育至一定程度时做好吊瓜工作,把果实固定在棚架龙骨的适当位置上,使果实不会断柄脱落。一般当果长至2千克左右时用绳子套住瓜柄,然后缚在棚架上,并要防止擦伤外皮,保证果实外观光滑洁净。
4.6.4 打顶
促进果实生长,一般在留瓜后的第(8~10)节位摘心打顶,及将侧蔓摘除。
4.7 肥水管理
4.7.1 施肥
4.7.1.1 施肥原则
黑皮冬瓜是喜肥作物,栽培上应充分满足各生长期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重点以施有机质肥为主,合理辅施无机肥。根据黑皮冬瓜各生长时期的生长情况,不同物候特点,掌握施肥数量及次数,一般座果前少施、控施、座果后重施,收获前20天停止施肥。
4.7.1.2 肥料使用准则
必须按照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质肥为主,以保持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有的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不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产生不良后果。
4.7.1.3 施肥方法
4.7.1.3.1 土壤施肥
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力水平而定。沙壤土要多施有机质肥和缓释性复合肥,化肥少量多次,粘壤土一次性深施或全层施用速溶性氮肥。施肥不宜在雨天进行,也不要在雨后立即施用。
4.7.1.3.2 叶面追肥
一般在座果后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植株对营养的需要。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
4.7.1.4 施肥时期
施肥时期分为定植基肥,植后催苗促蔓肥、果实膨大肥等时期。
4.7.1.5 施肥量
按每1/15公顷5000kg产量计算配方施肥,全期需肥总量:纯氮(12~14)kg、磷(6~7)kg、钾(12~15)kg,折合尿素(32.6~39)kg、过磷酸钙(40~46)kg、硫酸钾(24~25)kg。
定植基肥:每1/15公顷沟施经腐熟优质农家肥(粪肥、堆沤肥)(1500~2000)kg,过磷酸钙50kg,豆麸50kg。
催苗促蔓肥:一般在定植成活后勤施薄施催苗促蔓肥,每隔7天淋施浓度0.3%尿素水溶液或浓度30%过沤粪水肥催苗,伸蔓后尿素浓度可加大到(0.5~0.8)%。开花授粉前后,停施氮肥,让其缓苗防止过氮徒长而影响座果和落果。
果实膨大肥:在果实座稳后(果约0.5Kg时),每1/15公顷用农家肥500kg、尿素7.5kg加硫酸钾7.5kg或无公害复合肥(N、P、K含量各15%)25kg淋施。以后每隔15天用浓度50%人粪尿或浓度(0.5~1)%尿素和硫酸钾淋施。在收获前20天停止施肥。
4.7.2 水份管理
根据生长发育阶段需水要求,做到合理排灌。
4.7.2.1 幼苗期水份管理
定植后即淋足定根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并用稻草覆盖土壤,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每天傍晚淋水,阴雨天不淋水。沙质土多淋水,粘质土少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淋水只淋畦面,忌淋茎基部,防止枯萎病发生。
4.7.2.2 抽蔓期水份管理
进入抽蔓期,根系越来越发达,吸水力增强,此时要灌一次水,灌水浸畦1/3深为宜,浸沟(2~3)小时,即可将水排去。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7.2.3 开花座果期水份管理
开花至座果期,不灌水少淋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开花,提高座果率。雨天要及时排水。
4.7.2.4 果实膨大期水份管理
座果后(果约0.5kg时)高温干旱应及时灌畦沟水或淋催瓜水,促进果实膨大。果实迅速膨大期为植株需水最多时期,也是决定产量高低关键时期,应结合施肥进行灌水或淋水。这时期遇涝应及时排水,遇旱应及时灌水,灌水时间最好在早上进行。
4.7.2.5 果实成熟期水份管理,果实收获前(10~15)天应减少灌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品质和耐贮性。
4.7.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4.7.3.1 使用原则
允许使用能改善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4.7.3.2 范围及种类
可用“新枝素”、“动植2001”、“丰产素”等。
4.8 病虫害综合防治
黑皮冬瓜的主要病害有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螨类、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防治方法按附录A执行。
4.8.1 植物检疫
禁止检疫性病虫从疫区传入生产基地,生产基地不得从疫区调进种子、种苗、果实和同类科属的其他有关产品。从外地调入的种子种苗需经植物检疫部门检疫。
4.8.2 农业防治
4.8.2.1 品种选择及选苗定植,按4.1条和4.4.2.1条执行。
4.8.2.2 种子消毒,按4.2.3.2条执行。
4.8.2.3 土壤消毒,按4.2.2.3条和4.4.1.1条执行。
4.8.2.4 施用除草剂,按4.4.1.4条执行。
4.8.2.5 施用钙质营养,按4.4.1.1和4.5.1.1条执行。
4.8.2.6 实施土壤翻晒,合理施肥、合理排灌、搭架、引蔓、整蔓、吊瓜等农业综合措施,减少病虫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自身抗性,提高产量和果品质量。
4.8.3 化学防治
根据黑皮冬瓜主要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依据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应使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农药。
4.8.3.1 农药使用准则。
4.8.3.1.1 黑皮冬瓜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或三致作用的药剂,按附录B执行。
4.8.3.1.2 合理使用低毒及生物农药,按附录C执行。每种农药在黑皮冬瓜生长周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5 果实采收
黑皮冬瓜的采收成熟度可依消费习惯和市场行情而定。通常有嫩瓜收获和老熟瓜收获两种。黑皮冬瓜一般果实座果后(40~50)天才能老熟收获。老熟瓜的瓜皮茸毛渐稀,果皮变硬,皮色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收老熟瓜便于贮藏和运输。收获期应在大部份叶片未枯黄前收获,收获时应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收获时应小心操作,保持果皮清洁,忌碰伤果皮。
采收的果品品质应符合GB18406.1—2001的要求。
6 果实保鲜、贮藏、运输。
6.1 果实保鲜
黑皮冬瓜的保鲜必须从栽培综合措施开始,应符合如下条件。
a 收获的果实必须是生理成熟瓜,无病虫。
b 在果实发育期间避免偏施氮肥。
c 在采收前(10~15)天停止追肥和减少灌溉。
d 不宜在雨天、潮湿天气或高温烈日下采收。
e 在采收、搬运等过程要轻提轻放,避免碰撞,造成内外伤。
6.2 运输
运输应采用无污染的交通运输工具,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6.3 贮藏
6.3.1 果品贮藏应符合6.1条要求。
6.3.2贮藏场所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
6.3.3 贮藏场所要求阴凉、通风和干爽。
6.3.4 定期检查和翻动,贮藏期间要每(5~7)天检查和翻转瓜身,发现变质应及时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