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市农业农村局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农业标准】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
  • 2018-05-09 04:16:37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台山市是国家与广东省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稻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年种植面积5.3万公顷。农业生产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1.9,阳光充沛,平均年日照时数百分比为43%以上,平均年降雨量为1921mm
   
随着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者和市场贸易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WTO之后,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实质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通过制定和实施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发挥我市地方特色和品种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争创品牌名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经市农业局及各镇农技站多年优质稻栽培研究和技术改良,使优质稻高产稳产,品质提高,通过对优质稻生产所需要的生产环境、土肥、水管理的方法以及优质稻生产发育各时期的管理技术加以总结,形成技术规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门市农业局、广东省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台山市农业局、广东省台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台山市农业局、广东省台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华进、李健扬、陈国欢。

本标准于200281日首次发布。

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稻生产所要求的生产环境与土、肥、水管理的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稻谷的收获、运输、贮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优质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354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7415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

NY/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要求

3.1 产地环境的基本条件

应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

3.2 其它条件

3.2.1 气候条件

全年适宜水稻安全生长期在270天以上,年平均温度(2023.5)℃,2月平均温度14℃,3月平均温度18℃,7月平均温度28℃,10月平均温度23℃;年日照时数百分比达43%以上。

3.2.2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土壤PH 6.06.5;土层深厚,耕作层在20cm以上,地下水位60cm以下。

3.2.3 排灌条件

生产基地要有良好的水利设置,达到涝能排、旱能灌,有实行排灌分家的良好排涝系统和排灌体系。

3.2.4 耕作条件

生产基地要有良好耕作条件,修筑必要的机耕道路、排灌站等附属设施,营造防护林带,达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现代化标准农田。

3.3 品种选择

3.3.1 品种选择

优质稻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水稻优质良种,应符合GB/17891-1999优质稻谷标准。

3.3.1.1 种子检验

 GB/T35431995执行。

3.4 栽培措施

推广使用抛秧技术和规范化栽培技术,实施无公害食品质量标准,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4.1 播种育秧

3.4.1.1播种时间

早造于3月上旬,晚造翻秋种于71520日;

弱感光型品种适宜于6月底7月初播种。

3.4.1.2 用种量及种子处理

3.4.1.2.1 1/15公顷大田用种量(1.52.0Kg

3.4.1.2.2 翻晒种子

浸种前先将种子在阳光下翻晒2小时。

3.4.1.2.3 浸种与消毒

用含量50%消菌灵40g,兑水25Kg配成消毒溶液,浸种24小时,然后将种子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晚造可直接催芽,早造继续用清水浸12小时捞起,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

3.4.1.2.4 种子催芽

种子浸足水后,用温水进行高温破胸催芽。方法是用50℃的温水冲洗20分钟,然后保持温度在(30-35)℃进行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隔(810)小时进行翻动,防止发热烧坏种子。早造在翻种时如种芽未破胸,还要进行种子冲洗和再用温水催芽。种子发芽根长等于谷粒1/2长时,即可播种。

3.4.1.3 育秧

3.4.1.3.1 秧地要求

秧地应选择排灌方便,靠近生产基地的田块(早造还应选背北向南的田块)作育秧地。

秧地必须经充分犁耙沤田,应在播种前经10天以上沤田,在播种前2天办好秧地,在办秧地前每1/15公顷施入腐熟优质的农家肥1000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5Kg,经犁耙全层混合。耙好秧地后经(1224)小时土壤稍沉实后整秧垅,垅面宽1.2m、垅沟宽(3040cm。秧垅质量要达到平、整,四角分明,沟沟相通。整好秧垅后,每1/15公顷秧地用6Kg复合肥撒施于秧垅面,然后铺秧盘。

3.4.1.3.2 塑料育秧盘及用量

1/15公顷大田561/块用(4045)块、502/块用(4550)块。

3.4.1.3.3 播种

将秧盘整齐密铺于秧垅面,在垅沟拌坭浆淋洒于秧盘,然后用薄板抹平,将多余的坭浆刮出秧盘(坭浆与种穴相平,露出塑料面为宜,防坭浆过厚串根)。稍经半小时沉实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于秧盘上,再用软扫压种埋芽于种穴。

播种后要覆盖防护,早造用2m长的竹片或小竹枝搭成小拱架加盖尼龙薄膜防寒、防雨;晚造用遮光网平铺覆盖于秧盘面防雨,经(34)天可揭去遮光网。

3.4.1.3.4 秧苗管理

播种后将垅沟疏通,排清积水,经(23)天晒秧板,以后视天气情况,如晴天干燥,垅面干燥要灌跑马水,并保持垅沟水,阴天、雨天只能保持垅面湿润。

早造尼龙薄膜育秧要注意做好揭膜通风,秧苗期做好病虫害防治。早造秧苗主要虫害有三化螟、卷叶虫、稻蓟马;晚造主要虫害有三化螟、卷叶虫、稻瘿蚊、稻蓟马。防治方法是在揭膜(揭网)后,每1/15公顷秧地用3%米乐尔农药1.5Kg混细沙撒施,并在移植前2天喷施送嫁药,培育无虫壮秧。要在播种前做好灭鼠工作。

秧苗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追肥,特别是不施尿素,防止肥害死秧。

3.4.2 本田管理措施

本田管理措施应按水稻规范化栽培要求,抓好生长发育每阶段的管理环节,使禾苗前期攻得起,中期控得住,后期保到尾。

3.4.2.1 适时移植

当秧苗叶龄在(3.03.5)片叶时为抛秧移植适宜时期。一般早造秧期20天左右,晚造(1012)天。早造一般在3月底前移植抛秧,晚造在7月底8月初移植抛秧较为适时。

3.4.2.2 施足基肥

本田应有10天以上充足的沤田时间,办田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质农家肥为主,因土配方施肥,据土壤肥力情况,基肥一般每1/15公顷施经堆沤猪粪(300400Kg或过沤粪灰500Kg、复合肥(NPK含量各15%)25Kg,施后犁耙办田使肥料全层深施。

3.4.2.3 抛秧移植

抛秧移植应注意抛秧质量,一是浅水抛秧,抛秧时田面水(1.52.0cm,秧苗定植性好,不易被雨水冲走;二是分次匀抛,其方法是第一次先全面抛70%秧盘,余下30%秧盘第二次进行补疏。

3.4.2.4 规范化栽培的管理环节

按水稻规范化栽培措施抓好以下各个管理环节。

3.4.2.4.1 早管理

早管理是通过早施追肥和合理排灌,促进分蘖,使禾苗早生快发,在移植后20天达到预定苗数。在移植后(45)天结合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在移植后(1012)天进行第二次追肥。

3.4.2.4.2早控苗

早控是通过排水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水稻从移植到移植后20天为有效分蘖期,要求在水稻移植后20天内,每1/15公顷苗数达到(2224)万株时,平均每科(1213)株时,开始排水露田晒田。晒田时间从移植后(1820)天晒至移植后(3032)天幼穗分化时结束晒田。

晒田的程度要因苗生势、因田、因天而定。苗数足、生势猛、叶色浓绿应早晒、重晒;苗数不足,生势一般应轻晒;深脚泥田、土质肥的田应重晒;沙质浅脚、肥力差的田应轻晒。重晒标准是田边开裂,田中间有鸡爪裂;轻晒标准是田边开小裂,田中间不陷脚。

晒田质量要达到无效分蘖受到抑制,根系深扎,白根多,茎杆粗壮,叶色转赤,叶片短直,禾脚干净,田间通透性好。

3.4.2.4.3 施好中期攻穗肥和后期壮粒肥

中期攻穗肥,是在抓好排水晒田为基础,补充稻穗发育营养,在晒田结束后幼穗分化二期前回水追肥,施肥则重于施钾肥为主,配少量氮肥。

后期壮粒肥,在水稻齐穗后轻度补施以钾肥为主的壮粒肥。提高充实度和品质。早造气温高,雨水多,可不施壮粒肥;晚造气温低,雨水少且阳光充足,一般应施壮粒肥。

3.4.3 合理排灌

抛秧水管理,按3.4.2.3条执行。

水稻分蘖期水管理。为了促进分蘖应以浅水薄灌为主,轻度露田相结合,施肥应有浅水层。

排水晒田时期,按3.4.2.4.2条执行。

中后期水管理,应以浅灌跑马水为主,露灌结合。抽穗扬花期田面灌浅水层。黄熟后期湿润灌溉。

3.4.4 施肥

3.4.4.1 施肥原则

应充分满足水稻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重点以施有机质肥为主,合理辅施无机肥。根据水稻本田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长特点,实行因土、因苗、因产配方施肥,掌握各时期施肥量。

3.4.4.2 肥料使用准则

必须按照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质肥为主,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所有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不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产生不良后果。推荐使用无公害的水稻专用复合肥。

3.4.4.3 施肥时期

施肥时期分为:基肥、分蘖肥、攻穗肥、壮粒肥。

基肥:在移植前结合犁耙办田全层施用。

分蘖肥:分蘖肥在水稻移植回青后开始至移植后12天内分两次追施,按3.4.2.4.1条执行。

攻穗肥:在晒田结束后,一般在幼穗分化二期前施用。

壮粒肥:在齐穗后施。

3.4.4.4 施肥量

基肥、分蘖肥据地力水平,实行依期依田定量配方施肥,攻穗肥、壮粒肥依群体禾苗生势水平、地力和天气状况实行诊断确定施肥量。

全期施肥量标准,在每1/15公顷地力产量的基础上,每增加50Kg优质稻谷,需施纯氮3.3Kg,磷1.6 Kg、钾3.3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1.2)。

基肥及分蘖肥应占施肥总量:沙质田(7080)%,泥田、深脚田(8090)%,基肥应以有机质肥为主,磷肥作基肥施用。分蘖期追肥NK比例1:1

攻穗肥:在适度晒田的基础上,诊断叶色转赤程度确定施肥量,以钾肥为主。叶色转赤良好且程度够,1/15公顷施纯氮1 Kg,该期氮、钾的比例应是1﹕(2.53.0),沙质田增施钾肥;叶色转赤程度一般,可减少施氮量,保持钾肥量;叶色不转赤,只施钾肥。

壮粒肥:诊断叶色过赤,色度不足应适补施复合肥(NPK含量各15%)(56Kg,或叶面喷施浓度0.3%磷酸二氢钾溶液50Kg

3.5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为害水稻的主要虫害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虫、稻飞虱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

3.5.1 种子检疫

按植物检疫条例执行。

3.5.2 农业防治

3.5.2.1 建设良好水利设施,按3.2.3条执行。

3.5.2.2 建设现代化标准农田,按3.2.4条执行。

3.5.2.3 种子检验 按3.3.1.1条执行。                             

3.5.2.4 种子消毒 按3.4.1.2.3条执行。

3.5.2.5 适时播种与移植 按3.4.1.13.4.2.1条执行。

3.5.2.6 规范化栽培 按3.4.2.4条执行。

3.5.3 化学防治

根据优质稻主要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在上述农业防治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依据不同时期病虫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制剂,有效地控制病虫害,防治方法按附录A执行。

3.5.3.1 农药使用准则

3.5.3.1.1 严禁使用附录B列出的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的农药。

3.5.3.1.2 允许合理使用附录C列出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及生物制剂农药。每种农药在收获前25天停止使用。

3.6 收获

优质稻一般始穗后30天,谷壳全面变成黄色,内含充实饱满、米粒变硬,表示已成熟,应及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做好晒干、风净、包装、入库等收获工序过程的处理工作。整个过程必须严格分品种进行单收、单晒、单风、单储,防止混杂。

3.6.1 收获前田间品质检定:为保证优质稻的产品质量,在收获前10天要进行田间检定,田间的混杂株、异株、异粒株率不得超过3%。

3.6.2 入库的稻谷必须符合干、饱、净的要求。稻谷晒干后要风净、过筛,清除瘪粒、沙粒、杂草种子、稗粒、异物等杂质,净度不低于97%,入库稻谷的含水量不能高于13.5%。

3.6.3运输

运输应采用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不得与其他有毒物品混装混运。

3.6.4储藏

3.6.4.1 仓库的设施。

    仓库要牢固安全、有防潮、通风设施,有测温、测湿仪器、种子检验仪器设备和配备消防器材,仓库要有附属晒场,库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化肥、农药等与种子无关的物资。

3.6.4.2 仓库的卫生安全。

稻谷的储藏场所(仓库)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库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易腐、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严禁使用氯化苦、溴甲烷、二溴乙烷、环氧乙烷、二溴丙烷等高毒、致癌、致畸熏蒸农药。稻谷储藏过程符合“无虫、无霉、无鼠、保质”的安全卫生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中国·台山政府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