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市农业农村局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植保医生四诊与辨证施治法的综合实践总结
  • 2014-06-04 07:59:35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摘要:植保医生四诊与辨证施治法。这是本人在农村从事植保医生工作30多年,在诊治田间农作物的病虫危害中,所探讨的一套对病虫害的正确诊断与辨证施治的规律实践总结。主要是运用四诊法与辨证施治法的两个综合辨证诊疗环节,为确保正确判断病虫危害之所属,落实对症配药防治,为促进提高防治效果而提供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植保医生、四诊法、农作物病虫害、辨证施治法
  一、四诊法辨证
  植保医生“四诊法”。是为田间(临床)诊治农作物所发生病虫危害,作出正确的危害病虫类别归属的辨证诊断方法。其中包括四诊和分析综合辨证两个环节。
  “四诊法” 是由问诊、望诊、查诊、剖诊四种诊疗法的统称。为全面了解所发生病虫害各种情况的客观指证,四诊必须互相参证、结合运用。而分析辨证是对四诊的客观指证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两者结合,最后对其作出正确的归属诊断,为辨证施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一)、问诊。是询问农作物播种和栽植时间、发生病害或虫害时间、实施栽培和防治措施,处地有关病害或虫害等相关情况。
  (二)、望诊。是进入田间(临床),运用视觉观察被病虫危害作物的生育期、生势长相、栽培管理水平、处地土壤质地水利排灌系统状况,病虫害发生其分布状况、被危害的部位、形状和发生趋势程度,病或虫害形态类别归属等相关情况。
  (三)、查诊。是通过辨因寻理方法,进行调查引发病虫危害的相关原因,发生过程要理。查内因有种子种性和生理病源、留种带菌源、土壤病虫残留史、是否采用不当栽培措施等;查外因有种源地属,处地源属、人畜机械损害,逆境自然灾害,生理现象损害等相关情况。
  (四)、剖诊。是利用解剖手段、鉴定病虫害的归类。采用手术刀切割解剖农作物受危害部位,如棵枝、茎蔓、根系等受害部分,获取不同症状病害或虫害形态状况和危害分布表现,再用20倍以上放大镜加以观察分析,从中寻找其引发病害的病原物和属性,害虫的类别和虫害源和属性等相关情况。
  (五)、分析综合辨证。是运用“四诊法”所获得而提供所发生的病害或虫害的指证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其病害或虫害的属性,病变或危害部位,危害趋势的程度轻重,群体或个体发展反应的强弱等势态,从而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并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落实正确诊断论证,为及时指导按辨证施治,对症配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二、辨证诊断
  实践证明,正确的辨证诊断,是提高对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防效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辨证原则。在田间(临床)诊察时,运用“四诊法”来分析所发生病虫害的属性时,在分析过程中,要利用正常生理特征进行对比作为判断病症或虫害类别的依据,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还要善于观察一般的发生规律特点的变化,从中寻找正确的判断,这就是审证求因分析所发生病虫害属性的辨证基本原则。
  (二)、病虫害辨证诊断。病虫害类别的辨证诊断,是对辨证施治提供对症配药的重要依据。
  (1)病害病症。病是病害的统称,病证是病害所表现的各种不同主观或客观的症状。还包括病害的病因、病位、病状、病原菌,发病特点等内容。
  (2)农作物病害种类。农作物较常见发生的病害,按其病原菌分类。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根结线虫病害五大类。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常见、其次是细菌性病害,随后是病毒性、生理性病害,根结线虫病害为少见。常指导农民疹治的简单辨证分类判断方法如下:
  A、真菌性病害。诊察发生病害物体的症状表现,是长出白粉或霉状物体和菌丝、菌核表现的为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诊察发生病害物体的症状表现,其伤口流出或剖诊切口流出、挤压流出各异的粘液菌脓表现的为细菌性病害。
  C、病毒性病害。诊察发生病害物体的症状表现,是畸形、蕨叶,矮化,皱缩,花叶,环死斑,条斑形,巨芽形,卷叶形,黄化束顶形表现的为病毒性病害。
  D、生理性病害。诊察发生病害作物的病状表现,是经受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逆境自然环境条件引发的,如土壤积盐,咸酸,高低温伤害、洪水害、干旱、水或空气污染等;由栽培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如不当连作,肥水不当的管理肥害,药害,缺乏某种元素障碍等原因引发的表现为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非传染性的只有病状无病症。
  E、根结线虫病。诊察发生病害作物的症状表现,是矮小,生育不良,结实少,提早枯死,查植株根部的须根或侧根上产生肥肿畸形,瘤状根结,解剖根结内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表现的为根结线虫病。
  (3)虫害虫态。虫为虫害统称,虫态是各种虫害所表现的各不同主观、客观的形态。包括虫源,处属,危害部位,危害方式特点等内容。
  (4)农作物虫害种类。农作物较常见发生的虫害,为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的合理对症配施触杀、胃毒、内吸等有效药和采用不同方法防治,按其危害农作物口器的方式其分类如下:刺吸式(菜蚜、豆蚜、菜蝽、稻蝽、瓜蝽等)。咀钻式(种蝇类)。蛀食式(棉铃虫、烟青虫、天牛等)。蚕食式(斜纹夜蛾,菜粉蝶等)。啃食式(小菜蛾,瓜绢螟等)。钻蛀式(玉米螟,豆荚螟等)。卵管刺入式(瓜实蝇,枸杞实蝇等)。咬蛀食式(黄守瓜,黑守瓜等)。咬食式(地老虎,蛄蝼)。
  三、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由辨证和施治两个程序组成。辨证是运用“四诊法”所掌握的病虫害相关材料,加以分析综合辨证,落实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病症或虫害类别,对其作出正确的属性诊断的过程。辨证的目的是审证求因,是透过现象去掌握本质的一种手段。而施治是按诊断为不同性质的病证或不同虫态类别害虫之所属,为决定对症治疗方法和配药防治的过程。两者结合为辨证施治。
  (一)病虫害施治方式方法。主要有栽培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方法综合为落实合理栽培管理与抓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
  (二)病虫害施治原则。进行诊治病虫害时,首先要从辨证中,认识所发生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和虫害虫态,病原菌和虫源,病害和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要掌握防治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技术,要明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怎样使用农药,才能生产出符合高产,优质又适应市场需求的安全卫生的无公害产品。
  (三)施治策略
  (1)治必求于本也求于属。治疗必须按其发生病虫害的根本原因,也要辨别发生病虫害的系列症状所属,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2)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所谓标与本,原发病(旧发病)为本,新发病(继发病)是标。在临床实践中找出矛盾,予以适当的治疗。而且病虫害的发生过程是复杂的,引发的矛盾不上一个,是有主要和非主要矛盾的存在,治疗上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而治其根本。但矛盾也随适应环境而常有变化,有时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上升变为主要矛盾,治疗上应治疗非主矛盾而变为急则治标。
  (3)同症异治。在一般情况下,同症(同类病或同类虫)是用同一治疗法的。但也有同一种病害或虫害,由于作物各处不同生育阶段所对农药的反应不同,所表现症状不同,而治疗法也不同。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指导治疗。自然环境的四季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会产生一定影响,治疗上也应因当时气候的特点而异进行。同样,因各处地区的耕作栽培不同,所发生情况也有所不同,治疗上也要因各地不同的特点各异进行。还有因人制宜也很重要。由于不同农户存在不同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的目标思想要求,由于上述的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为防止弃用成本高些的主治高效对症用药配方,而改用一般低价,兼治药或不对症配药,在指导配方施药治疗时,也应灵活而异。
  (四)施治配方方法。
  (1)施治方药配伍。是按诊断治疗原则,由多个不同性质、不同成分含量,不等量药物配合组成方药的配药方法。方药配伍其中方药可分大方和小方,也可分单方兼方和复方配伍。
  其中大方和小方。在发生病虫害严重,带有并发兼症的可使用大方治疗,要选用药效高、持效期长的猛药剂,因兼治药味(2-3种)多,药量多,需兑足水,持效长效果高,故成本可能高些。反之在发生病虫害较轻,无并发症的可使用小方药治疗,不必选用猛药剂之药和兼治之药,故药味少,药分量轻,成本也轻些,但兑水要也足。
  其次单方治,兼方治,复方治。单一治疗一种病害或虫害,使用1至2种不同药物组成的方药治疗为单方治。在治疗上,同时治疗二种病害或虫害,或病害与虫害同治,使用2至3种不同药物组成兼治的方药为兼方治。复方治是适用于病虫情发生较复杂或久治不愈的,在本方外另加其它同量不同性质药物治疗为复方。
  (2)交替连环施治。交替连环施治是适用于病虫情发生复杂且严重,为使其迅速控制其扩散和有效歼灭时,可选用对症不同方药,交替隔4至5天喷一次药,连喷2至3次的连环药。
  四、辨证施治施药、栽培方法
  (一)对症用药
  在正确诊断其发生的病虫害类别后按农药的性能、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等情况,实行对症用药是提高农药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农药的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防治对象和适应范围,即使是广谱性农药也有其突出的选择性。所以我们要选用合适的农药,并且按药物的性能、不同作物生育期防治范围及对象来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后果会不理想甚至可能造成损失。
  (二)科学配药。
  选准对症的药物合理确定用药浓度,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和药物对作物的安全及节省成本。所以我们要必须科学地选准农药,合理调配好浓度稀释倍数,并用量器按需量药配药,避免出现用药不足或过量造成无作用或伤害农作物、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后果。一般科学配药有下列选配方法:选配具有内吸和触杀两种性能药、具杀成虫和杀卵两种性能药、具防治病虫害的广谱性药、具防治与保护两性能药、具对症的防治病害和虫害的各一种病虫兼治混配药。
  一般配药浓度和用药量可按田间栽培作物的物候、天气、病虫危害及发生、生育情况来确定。如物候的苗期、生长的前中后期、天气的晴天烈日高温、阴雨雾天、病虫发生表现的潜伏初发期或中后期和幼龄或大龄虫期等就是确定配药量使用标准的依据。
  (三)兑足水量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单按面积配足药量,但兑水不足,也可直接影响其防治效果。如果在烈日高温下,作物又处在幼苗或幼嫩期,我们下足药但是兑水不足,这样就直接提高了使用浓度,会伤害到作物。而且田间作物所发生的病虫害,都是不单一潜伏发生的,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病虫源物存在。故此,喷药时要足药足水,把作物上下里外都喷透,才能把各部位的危害源都控制或歼灭,减少循环危害,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四)合理混药
   农药的合理混用,可提高防治效果,还可扩大防治对象、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但是也不能盲目利用多种防治病虫药剂进行不规范,不适合混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作物药害和人畜中毒等后果。栽培某种作物,如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就会容易产生抗药性,效果随之降低,特别是菊脂类农药,而如果轮换使用防治同类病虫而不同类药的农药或合理混用内吸长效加触杀速效药,就会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混用农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农药遇到碱性物质会容易分解失效,因此不能与石灰制剂等碱性物质或碱性肥料混用。2、有时药剂混合使用,会产生化学反应。这样不但破坏了这两种药剂的效力,而且还会造成植物药害。如铜制剂与硫磺制剂等。3、如混合后出现乳化破坏现象的农药剂型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4、如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用。
  (五)不失良机
  及时准确预测检查病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时间和程度,找出落实有效适时防治最佳时机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最佳途径。一般病虫害最有效的防治时机是:害虫防治应掌握在幼龄(三龄前)期或卵孵高峰期;病害防治应掌握在病害的初发期或发现发病中心期进行施药防治,最好是采取预防为主、重点歼灭的方法或防治病虫药混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治作用,做到病虫兼治。但是,按目前种植户防治效果差的情况分析,大多数是由于贻误施药良机所致,即见虫成灾、见病重发生时才开始防治,造成大龄虫严重为害、重病死苗的后果,此时圣药也难回春。
  (六)看天抢晴天喷药
  人云:农作物栽培,三分人工,七分天功。这说明在农作物栽培措施中,自然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按气候的活动变化规律,运用灵巧的人工管理理念,在农作物栽培上落实综合防控病虫害的确保丰收的防治措施。首先是利用测报信息,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抓好有关喷药的时机,即在雨前或雨后抢晴天迅速喷药防治,并选择渗透性强内吸触杀广谱性农药,适当增加搌着剂或渗透剂,从而增强农药的粘着性和渗透性,这是解决天时不利的办法,也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的一种有效措施。
  (七)科学栽培
  科学栽培作物是综合防治中的首要措施,也是促进提高防治效果的最佳技术手段。科学栽培应采用目标产量协调健身栽培法。首先应选用高抗逆性的优良品种;实行轮作套种避免连作,这样就会打破病虫的适应性和寄生环境;还要确定栽培作物的目标产量要求,进行规划作物的播种、移植、花期、收获期等关键时期趋利避害;最后按不同生育期所需运用合理的协调健身栽培措施,落实因土平衡配套的肥水管理技术,并把好引发病虫桥梁环境关。反之就是不科学的栽培。
  五、结语。
  经长期探讨实践证明,对作物栽培上所发生病虫害的防治,合理运用“四诊法”进行分析综合辨证,对其作出准确的类别归属诊断。在治疗上落实病虫害辨证施治的方式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准确确定其治疗方法,进行对症配药,对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效,会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法也为提高农村种植户的科学种田水平,掌握运用这套对病虫害的诊疗规律,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台山市冲蒌镇政府 李权生农艺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中国·台山政府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