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市农业农村局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的位置 :
新会柑产业链正形成国家级示范效应
  • 2017-06-21 03:41:52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又是一年收获季临近,再过半个月,这两年风靡全国的新会小青柑(柑普茶)又要进入生产季。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规模化的果园已经提前到云南茶厂预订好生产所需的普洱茶,再到东三省等地布置好销售网络,回到新会则新建或扩建茶厂,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此外,一些追求标准化、有机化种植的新会柑大户,已经将新会柑种植标准提升到“庄园”级别,探索精致农业,打造出高品质的新会柑和新会陈皮产品,用心提升每一颗柑果的质量。

创建500亩国家柑橘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高分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

近年来,在新会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新会陈皮产业蓬勃发展,先后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批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登“广东十宝”之首……时至今日,新会陈皮已不是普通简单的农副产品,其质量、价值和文化孕育着一个巨大的现代特色产业,而在提升其价值的道路上,标准化种植功不可没。
2016年12月1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到新会考核验收国家柑橘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经认真、充分的讨论,专家组认为新会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圆满完成了《示范区任务书》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一致同意以102.7分的成绩,高分通过示范区的考核验收。
2013年12月,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的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诺诚农业作为新会柑种植龙头企业,成功获批承建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项目建设时间3年。
3年来,新会的示范区严格按照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实施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建立了相应的标准综合体系,设置了果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并通过强化质量关键点控制,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示范区建设,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平均每亩增产100%。同时,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00多农户,辐射种植面积200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家柑橘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是继新会区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后的又一个国家级示范项目。通过实施标准化,已将新会柑和新会陈皮从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引导向产业化链条延伸,初步勾勒出一个以陈皮为中心,包含种植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一产辐射延伸到二、三产的区域性新兴产业集群。
此外,随着新会柑、新会陈皮的地理标志保护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全面铺开,新会陈皮产业联盟标准的制修订也接踵而来,区农林部门会同质监等部门先后制订及发布了《新会陈皮预包装标签》《新会柑皮普洱茶》等5项陈皮相关产品的联盟标准,统一了门槛,有效避免了行业无序竞争,实现了行业内部优胜劣汰,使得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品牌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全面推广“GAP良好农业规范”:新会柑种植走上标准化道路

2016年,新会柑果品产量达70000吨,行业产值近30亿元;生产经营户超800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形成集柑橘种苗繁育、果品生产、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朝着“标准+金融+互联网”方向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回顾以前,新会柑的种植历史虽悠久,但基本都是以一家一户分散式种植为主,缺乏科学管理,品种严重老化。同时,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和较高的农药残留给种植带来潜在危险……这些都制约着新会柑、新会陈皮的发展。
自2012年起,通过新会区农业部门的积极帮扶和穿针引线,通过专家和经验户制定标准种植规范,新会柑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规范种植体系,并建立了省级新会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采用新型种植方式进行示范种植,使新会柑产量从21吨/公顷增加到50吨/公顷,果品质量的提升使销售价格由3元/公斤升到10元/公斤。随后,柑橘的标准化种植推广到新会区55个自然村,种植面积达600多公顷,使250多农户按照生产标准规程,实现了柑橘的无公害种植。
2006年10月,“新会柑、新会陈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质量基础。“新会柑、新会陈皮”双双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得新会柑的种植模式讲究道地性、规范性和安全性。2008年,在农业部门的努力下,新会区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新会陈皮国家GAP示范基地。对新会柑实行统一种植技术。
据介绍,GAP示范基地里的种植方式是以环保种植,科学管理从而实现新会柑品质和产量双丰收。主要措施是参照执行《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从育苗、栽培模式、营养控制和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等各个环节施以科学、安全的种植技术。
自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GAP示范基地后,新会柑走上了标准化种植道路,相关种植、生产、销售、旅游文化等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在农业部门的倡导下,2014年3月新会区成立陈皮村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引导百名成员严格按照国家"GAP"进行新会柑种植,从无菌、脱毒秧苗、种植园区的建立、化肥的施用、严禁高毒农药的使用、新会柑每个时期的管理等,有效推进新会柑规范种植;同时,合作社配备柑橘专家以及有种植经验的果农组成专家组,常年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种苗、种植技术以及对新会柑病虫害的防控诊治,并以多种形式在成员间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切实为成员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七堡常稳种植基地:开工厂比不上种好新会柑
七堡有着悠久的新会柑种植历史,这些河流冲积出来的土地非常肥沃湿润,加上远离工业开发,空气和水壤质量都保持良好,种出来的新会柑也备受欢迎。
“种植过程使用低毒,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柏球的常稳柑桔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就在这里,1110多亩严格按照新会柑GAP标准种植,请了200多名工人常年打理;在这个实施标准化种植的果园里,工人们正在机械割草,这与记者在大多数果园见到的大不一样。
“割一次草相当于施了一次肥。”李柏球解释说,“草可以保湿,天气炎热的时候,树底下的草是可以起到保护柑树作用的。”他反对使用除草剂和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确保标准化种植过程无农药残留;而在果园的板房区,堆满了用来沤制有机肥的花生麸,以及配备环保抽湿烘干系统的库房,“李锦记也是我们的客户,它们对食品有苛刻要求,我们也通过考核予以满足”。
“柑果有20%被预订了,东莞、番禺、中山、惠州很多熟客过来。”李柏球的果园已经实现半自动化淋喷系统,逐步走向规模化、精细化种植;这里洁净空气和水,让许多前来考察的买果者马上拍板下订。李柏球指着身边的身边的一棵新会柑说,“再过半个月,许多果子就要用来制作‘小青柑’了。”销售旺季马上要来了,去年常稳用正宗新会小青柑所制作的柑普茶,2016年12月份已经全国卖清。
“上一段时间我们到云南考察采购普洱茶,与云南一家大茶厂签订购茶协议,受到了茶厂的热情招待。”李柏球说,这几年,柑普茶和“小青柑”的兴起,新会人大量采购普洱茶,直接拯救了许多销售不畅的普洱茶厂。他的经销团队也刚从东三省回来,“销售网络搭建好了,北方对‘小青柑’的认可和喜爱出人意外,让新会柑果在这个阶段就被采摘不少,留到制作陈皮的大果反而不多,我这里预留到大果的,是一些大户早就预订了的。”李柏球去年开始制作“小青柑”,目前正在扩建茶厂,实现一条龙规模化生产。
“我以前也从事建筑业,后来认定要种好新会柑”,李柏球的果园有20年的承包期,8年树龄的新会柑树占了一半,“你看,这样一棵柑树挂果200斤,价值就逾千元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正给新会柑种植户们带来稳定的收入。
温和堂:探索新会柑产业“有机化”
“今年7月我们将检测鲜果,有望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新会柑种植庄园!”在新会柑种植者中,有人开始尝试新会柑的“有机”种植方法,希望从柑苗培育、种植管理到晒果晾皮乃至仓储运输,全过程参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进行控制,帮助新会陈皮找回几十年前的“绿色”、“健康”味道。
这个人就是温伟成。走进茶坑村正尾围的温和堂新会柑种植基地,从地图上看,这里有“三水交汇”的水文奇观。与村庄和建筑物有一定距离,能保持相对独立的环境的种植园。他把这150亩鱼塘的水抽干,把地整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升土质的元素含量,反复翻晒,不断循环,力求土壤的有机质达到平衡。“光是搞好这块地,就花了近一年时间。”温伟成说,经过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对温和堂柑场土壤、灌溉水的检测,完全符合有机种植环境。
站在果园里远眺,茶坑村的凌云塔就在不远处,按照传统,望得见塔的地方才是新会柑的好产区。柑园里,师傅们正在用割草机除草,4台挖土机常年作业,温和堂的这片100多亩柑林,正朝着“精致农业”方向发展。
“我们用的滴灌,采用的是以色列莱特菲姆技术,全部下地。”据温伟成介绍,这套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技术,最核心在于实现了用水和用药的精准喷淋,无论在用量、距离、落差等指标上都能够准确地把控。
此外,考虑到茶坑村一带的沉积地形,温和堂打下了2000多根沉桩,大手笔投入建设了自己的排水泵房、光触媒仓库等,一切皆是为了提供坚实的硬件条件。
温伟成说,未来这里通了光纤后,还将设置12-18个摄像头,从全景、中景、近景全方位对柑树进行观察,图片、视频还可以上传至网站全部公开,让消费者真正感受了解每一棵柑树的生长过程。
在温和堂的新会柑庄园,还有“三个严禁”:严禁使用除草剂、严禁使用化学药物、严禁使用转基因技术。温伟成在一个小柑果轻轻用指甲刮了刮。记者一闻,芳香扑鼻。他兴奋地说:“真正好的果,就是这个味儿,以后做出来的陈皮才够靓!”
“有机种植对于农作物的过程管理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在用药、用肥中可供选择的品种并不多,柑树遇到疾病、虫害等问题,只能用物理治理、生物圈治理等方法完成,如果滥用除草剂、农药,永远都会有残留,对土壤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在新会陈皮领域率先探索有机化种植模式,新会乃至全国均无成功案例可供参考,困难很多,温伟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


转自:江门农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中国·台山政府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