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在古代,属于姬姓的一支。周文王的一个后裔,受封于“谭”(即现在山东省济南市龙山镇东北)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诸侯国:谭国。
公元前698年,和谭国邻近的大国齐的国君齐喜公死了,由他的长子齐襄公继承君位。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即以后的齐桓公)都逃跑到国外避难。当公子小白路经谭国的时候,谭君对他很冷淡,没有接待他。公元前685年,齐国的大夫高奚派人从莒国把公子小白迎回齐国当国君,这便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的时候,谭国没有派遣使者去祝贺,引起齐桓公的不满。于公元前684年派兵把谭国灭了。谭君逃到莒国(现在山东莒县)去,他的后人就“以国为姓”,称作谭氏。
原始谭氏远祖讳虢号征音翁,自东周列国时辅齐为太史,居于弘农都,称为弘农齐郡,配毛氏淑人,生二子,长滕,次昭。传至十六世,(即唐朝)十六世祖讳世绩,号彦威,是大唐吏科都给事,由湖南长沙湘谭县徙居于江西虔州,大宋乾德年间,陈桥兵变,宏轶翁与妣由江西虔州西后村,迁入广东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居住。翁为入粤始祖,讳虔,字崇纪,号宏轶,宋建隆资政大夫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加封三千岁,生二子,长子洪翁,次子瀚翁。
虔翁祠建于广州城隍庙后街旧仓巷口(即今越华路)。清乾隆年间,幸庄、有恭取回重修宏轶书舍,设立“光裕堂。”抗日期间(民国二十七年五月间)遭日机空袭,全座荡然无存。另有谭氏宗祠建于禅山沙仔尾宝山铺。
二世伯祖讳洪翁,字文彦(叠山),号少参,宋庆历间登进士承务郎,任广东儒学提举。配曾氏,生一子,讳嘉言,字芝水,号知美,宋熙宁间登进士,特授博士。
二世祖讳瀚翁,字文江(美水),号少浩,宋资政大夫吏部侍郎,配关氏,诰封二品夫人。生一子,讳伯仓。瀚翁坟葬于广州白云山,祠建于台山城龙藏里,立“思源堂”。
三世祖讳伯仓,原名焕,字云扶,号松雪。宋乾道年间中经元连捷进士,特授资政大夫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恩荣九锡,诰封三代。配张氏,生八子,皆为大夫。伯仓太祖谭氏大宗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建在金鱼塘分府衙门。
四世祖朝安太祖祠建在广州市小马站,创于清道光十五年三月初十。朝安生三子。
四世祖朝政居番禺县小龙村;朝瑞居高要县;朝用居乐昌县平浦;朝贵居东莞县;朝贤居阳江县雅韶村。
五世祖达翁,字廷显,号待聘,奉议大夫,配何氏,生六子。
五世惟曰居高明县;琰翁居长沙;瑶翁居阳春。
六世祖慕凌太祖祠于清雍正十一年建在新会城金紫街。
十世兴龙居恩平县吴德,起龙居新会县城西门,显龙居中山县小榄镇。
六世祖慕凌公又是四邑之始祖。公乃五世祖达翁之四房遗烈翁之后裔。公初居新会县古冈州,随迁白龙池。慕凌公传至七代裔孙子政公,原居新会东门,后迁炎洞村,生三子,长子茂义择里而居。
茂义公又生三子:德官、德秀、德宝。翁与三子由炎洞村迁入新宁(即今台山市)境内濠冲墟。
茂义翁是迁台山之始祖,一直在台山繁衍后代,传至十二世在台山县境建立几个祖祠:“子政太祖祠”建在台城仓盈路(今健康路);“茂义祖祠”建在大江区濠冲堡。十四世“德官祖祠”建在台山白水游鱼村,坟在涨村;“元实祖祠”建在台山白水仓前村。
五世远翁居海宴。十世希颜居水口、松朗、长塘、新会南门、凌冲;希孟居白水、广海。十一世祖康宁,号雪岛,配姜氏生七子,分居台城南门、温边、洗布山,分支居横湖、香头坟。十二世色麟居塔脚;天麟居白水。十四世德官翁,裔居游鱼、仓前、琴古、三合白石塘、南山、南蛇、黑石塘、下秀墩等地。十四世祖德彦翁,裔居台城西门、谭屋、南门正街。十四祖德实翁裔居来安市、南门五福里、上泽七角、牛眠塘、墩寨、谭屋人形山、广海望洞、下川、镇口、沙江头等地方。十七世仲严。廿一世尔掭,生四子:昌惟、昌蕃、昌立、昌贺。廿三世是友山、友恭(现附城镇元山仔建有友恭谭公祠,即昌蕃学校)廿三世友恭公生五子:延饶、延纲、延康、延琚、延会。延饶翁生二子:即廿五世嗣炳、嗣焕(分居元山仔、潮盛、潮阳、潮安、张边等),廿六世是铨捷、捷骥,廿七世是开榻、开轸等,廿八世是文字派。
十二世祖天麟翁为台城谭氏始祖,天麟翁生四子:德瑞、德常、德超、德琼。德瑞翁子孙分居北闸、书坑、月山、圆坑、联安里等地,立祠在书坑村。德常翁子孙现居河北乡新村咀、大安、仁安、常安、白水旧村、石仔路、坑尾、游鱼、大岭厚、湖边为多。德超翁,名为慕景公,原住坡厚村,为了耕种利便后迁筋坑常兴村开枝长叶。
为纪念祖先,后人曾在台城龙藏里(今为环城西路)立“天麟谭公祠”奉祀,该祠堂解放前为育英学校小学部课室,一九五二年因残旧拆建为台山县展览馆,育英中学复校后,因校舍不敷应用,於一九九O年拆除新建一幢雄伟壮观共高五层之台山育英中学教学楼,并於同年十月份剪彩,交付使用。若以广东宏轶始祖为第一世,延至第十二世,其字派不详。若以天麟为第一世,相加本身所属何字派,便知自身属第几代。字派联曰:“尔昌友延嗣,捷开文裔光,宗传世泽远;晋本立道隆,积善家国重,学业广成芳。
宋末,四世朝安翁随尚书罗贵避乱迁南雄珠玑巷。因宋帝失妃事,走难南下广州,居旧仓巷宏秩公谭公祠原址。配徐氏,生达、远、逵三子。因避兵乱,奔走南下。达翁迁开平龙圹,后迁台山白水。远翁迁新会白龙池,后迁台山端芳,再迁海宴小担,为海宴族之始祖。逵翁迁阳江雅韶。从此,朝安翁之后代蕃衍,分布于四邑两阳各地。
海宴谭族之始祖乃五世远翁,行二,号廷田。由台山端芬迁到海宴小担旧村立交椅村开族。大力发展海宴沿海渔盐实业,积资巨万。以三千两白银献京都授盐课提举员外衔。配朱氏,生玩、琰二子。在小担村建有廷田谭公祠。玩翁配邓氏,生三子二女。长子伟翁,次子倬翁,三子侯翁,四女名不详适容姓,五女名韶,适赵亦是堂,未婚夫死守节终生,人称贞女谭韶五娘。伟翁、倬翁居小担旧村,子孙蕃衍,在立交椅村前沙仑立新村,即今小担村。侯翁于明初由小担迁小芰荷村,为小芰荷谭族之始祖,建有侯翁谭公祠。侧祠供祀韶五娘。
七世伟翁配苏氏,生宪文、宪武二子。宪文翁配赵氏,生监之,择倬翁之曾孙骐入继。开缘葆、梅主两房。缘葆房迁奇猷(小部分在小担),为远翁祖之长嫡。宪武翁配何氏,生立之、兴之、益之、成之五子,均无孙,先后择倬翁之曾、玄孙入继。传至立之翁之玄孙第十三世康成翁迁居丹堂北头村山园,为丹堂谭族之始祖,在北头村建有康成谭公祠,早已倒塌。康成翁配彭氏,生一子绍康。绍康翁配巫氏,生玉生、乾护二子。其后裔分居丹堂北头、南头及沙边各村。北头建有玉生谭公祠,已倒塌;文煜房还建有谭文煜学堂。南头建有乾护谭公祠、梅庄谭公祠、宗盛房还建有宗盛谭公祯,后座已倒塌。
现在分布在海宴的谭族,绝大部分是远翁之后裔,有小部分是从开平、新会、阳江等地迁来的达翁和逵翁的后裔。据九O年不完全统计,海宴(含上下川)谭族共有2368户,9600多人,是海宴大姓族之一。至于分居海外及已迁出在国内谋生的估计也不下四千人之多。
究竟海宴谭族之分布情况如何?字派怎样?现简介如下:
小担村谭族:主要属伟翁、倬翁之后裔及部分侯翁后裔。现有300多户,1400多人。其他系字派诗曰:“君任乾纲重,臣寅坤德宏;时清世道泰,运显祚昌隆”。长沙子桐翁续新班派诗曰:“传家照礼义,华国焕文章;裕后鸿恩普,治谋燕翼长。”奇猷村谭族:属远翁祖之长嫡子孙。其字派与小担村字派相同。现有70多户,300多人。
北头村谭族:绝大部分是伟翁世系康成祖房及牛栏房之后裔。其字派与小担字派相同。还有部分是从新会迁来南头再迁来的宗盛房后裔,其字派诗曰:“国安肇鸿业,家齐隆帝基;文运宏开显,姓名远播扬”。现有300户,1300多人。
南头村谭族:大部分是康成祖后裔。其字派与小担、北头字派相同。另一部分是由新会迁来的宗盛房的后裔,其字派与北头宗盛房字派相同。现有200户,900多人。
小芰荷谭族:属侯翁祖后裔。字派与小担、北头字派相同。现有70户,近1000人。
凌冲村谭族:属达翁祖世系,由新会凌冲迁来。现有250户,1150人。其字派分为三种:彦实祖字派是:“仲德茂家昌,仁昭时耀义,立世光承基缵绪,嗣美扬芳,福隆祚永,庆厚胤长”。伯良祖字派是:“本发苍峰,忠厚宏开,大业名扬,华殿显承,绍述鸿猷。”后到凌冲定居的二十户的字派是:“经纶兴美孙,猷衍庆祥光;济礼传芳宗,泽延流永远”。
仑定村谭族:一部分是由新会迁来的达翁世系的冲耀祖房后裔,字派与凌冲彦实房字派相同。一部分是由阳江雅韶迁来的逵翁世系的寅光祖房后裔,字派是:“寅锡卿相荣世泽,广传宗德达贤良。”另一部分是由开平长沙迁来的远翁世系的仲和祖房后裔,字派是与小担字派相同。现在三房共近100户,400人。仑定村建有谭公祠。
南阳里(牛轭墩)谭族:是由开平长沙迁来的远翁世系的老二房琰翁祖之后裔,入迁田二芝堂范围。字派与小担相同。现有136户,600人。
西昌里(寨仔)谭族:琰翁祖后裔,由开平长沙迁来,字派与小担字派相同。现有136户,600人。
沙边村谭族:是北头山园乾护房及南头宗盛房分支出来的,其字派分别与乾护及宗盛房的字派相同。现有10多户,50多人。
沙桥村谭族:是小担一诚房支下,字派与小担相同。现有36户,近200人。
海宴街谭族:共有14户,100人。其中十一户由三水迁来西新里的远翁世系的巨恒祖房后裔,字派与小担相同。另三户由三水迁来的达翁世系的后裔。
上下川谭族:一部分属远翁世系的牛栏房后裔,字派与小担相同。另一部分是在下川岛川东村开族的属达翁世系的耕隐祖后裔,其宗派是:“捷开文裔光,宗传世泽远;后本立道扬,学业广成昌”。与白水天麟祖房字派有些异样。在下川建有耕隐书室。其子孙半渔半农。两房共有400户,1800多人。
谭氏历史上人才辈出。唐朝有国子司业谭铢,以炼丹闻名的紫霞真人谭峭和长胜将军谭忠;宋有谭佚一门三大夫:朝仪大夫谭粹、朝靖大夫谭锐、中散大夫谭拼;明朝有国子学博士谭子发,创造“竟陵体”的文学家谭元春,有谭青天美誉的户部尚书谭太初和与戚光继同名的抗倭名将谭纶;清朝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近代有谭延遗闓和谭人凤:
谭廷闓,1892年入府学授翰林院,1904年进士及第,1909年被推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1912年为湖南国民党支部部长,后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建设部长,1926年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央党部主席。历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要职。
谭人凤,1905年发动实庆会党起羲失败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参加1907年广西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与宋教仁等正式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设机关於上海,为中部总部与黄兴的联系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作为湖南代表,参与政府成立的工作。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粤汉铁路督办兼巡阅使。“二次革命”时,参加讨袁运动,迫袁退位。上述可见,由古至今,谭氏族人弘扬祖德为国建功立业垂名史册无愧于后人者不少。
自开放改革以来,台山谭氏以谭国渠、谭炳根、谭伟涛、谭广平、谭景云、谭汝熙、谭广伦、谭广永、谭卓辉、谭振湘、谭伟洪、谭兆钧、谭琪添、谭子云、谭灿良、谭良安、谭炳垣、谭炳煊、谭永宏……等为首,团结内外乡亲和华侨社团,兴办各种公益事业,为侨乡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如1989年筹建育英中学教学大楼,短短一年时间就筹得资金人民币82万元,使新教学楼在1990年竣工,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又如1982年复办的谭氏《光裕月刊》,至今已出版41期,成为传播乡讯族闻联络宗谊的桥梁。今年还先后为育英中学办学基金会和《光裕月刊》基金会筹集了基金人民币100多万元和41万多元。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