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华侨社会的变化
  • 2024-06-28 15:58:24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文化水平低,职业、地位低贱,处境困难。经过长期的发展,华侨的文素质、社会政治地位、职业以及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人加入居住国的国籍,成为“落地生根”。

  一、移民初期的职业

  据有史可查的,在十八世纪初、中期移民往南洋的,大多数是靠着三刀(菜刀、剪刀、砖刀)闯天下。端芬的梅耀萱、曹亚志,北部的雷亚妹等都是从事木工。还有如伍祺学当金饰学徒,广海郑章广当裁缝工,陈德在马来亚当锡矿工,龙田村秦章鸟在秘魯当挖糞工人。农村有两句流行语:“家里贫穷去亚湾(古巴),去到亚湾实艰难。”广海瑞狮里13人去亚湾,除一人外,其他都是终生为农壮主开荒辟地,种甘蔗、菜、茶的工人。从这些记录中,便可窥一斑。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和澳洲先后发现金矿,华侨又在矿场当淘金工人。但也有从事其他工作。澳洲《海外风》伍长然写的《南移华族话当年》说:“由于当时英国毛纺工业的发达,刺激了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工人在原始森林中砍伐树木,开辟农田牧场。华工于是又当了伐木工人”。

  随着金矿的发展,需要发展交通运输业,因而美、加又需要筑铁路,大量华工又成了铁路工人。总之,老一辈华侨出国之初,绝大多数是干粗重劳动。不管是农田水利,筑堤造陸,还是种植烟草,他们为了养活自己,赡养家人,刻苦耐劳,随遇而干,从来不计较工作的贵贱。

  二、职业多样性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华侨的职业亦起着多样性的变化。华侨在克勤克俭,节衣缩食积聚一定的资金以后,便改行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广海瑞狮里旅加刘希拱说:“我在矿场时每个季度剪发一次,别人叫我为四季头。后来积聚几个钱,便改行从事洗衣业,因为这一行业最下贱,西人不愿干,而且本钱不用多,只要有块小小工作间,一块搓衣板,一个烫斗便可以了。那时洗衣是靠手工操作,衣服用手搓,用刷刷,上浆晒晾或入焗房。烫斗必须在煤炉烧热,测准温度才烫衣,常常汗如雨下,两脚站到麻痹夹种,十分辛苦。为了准时把衣服交还雇主,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一边工作一边吃面包或三文治。这样辛苦,到年老回乡,还被那些官绅贼匪视为‘金山伯返乡,荷包肿胀’。虎视眈眈,诸多劫掠。

  华侨虽然文化不高,但机智灵活,看到当地居民染病,西医不能医治的,那些稍有文化又懂得一些民间草药秘方的华工,便拿起“医宗金鉴”、“陈修圆七十二种”和“验方新编”等,进行学习,干起“县壼济世”的行业,竟然医好当时为西医所不能医治的奇难杂症,解除了病人的痛苦。1890年,在澳洲维多利亚州的9377名华人中,有43名华人中医。至于在美国的伍于念、古巴的陈黄陽,则是为当地居民奉若神明的历史人物。

  出洋的“猪仔客”,大多是农民出身,所以除了参加适时的劳工外,又有不少人从事种菜行业。他们租了一块土地,有了简单的工具,便可营生,但要獲得好收成,除了勤劳灌浇外,还要看气候,也只能望天与叹。即使有所收獲,亦常受批发商的压价,只得自产自销。那时交通不便,只有肩挑菜筐沿街叫卖。

  此外,尚有以“三支柱”(饮食业、车洗衣业、杂货行业)而起家。如从事小商贩,开旅业、餐馆、点心铺、小食店、冰室、咖啡室、茶叶店、古玩店、鞋店、理发店、杂货店等。

  华侨在外劳苦一生,深知缺管乏文化知识到处亏,便鼓励后人刻苦读书,奋发图强,以求摆脱异族歧视、地位低微的境地。部分华侨通过艰苦创业,逐步开设了工厂、百货公司、矿场或农场。我邑早期较为著名的,澳洲有银行界雷亚妹、刘光明及著名侨领梅光达、刘光福,美国有刘兴(儒伶)、刘显隆、黄柏璇、巫理唐等,他们是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侨商巨擘。

  新中国成立,成为华侨强大的后盾。华人政治地位有了极大的改变,在受教育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华侨论文集》三辑载:“根据美国1970年人口调查统计:在教育程度方面,华人受四年大学教育以上的有58241人;25岁以上的华人,25%受过四年以上大学教育;在专业人员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男性的有33119人,女性有13402人;经理和行政专员的在职男性有13061人,女性有2634人。纽约市44%的女性华人是技工。在美加仑地人中具有职业专长者,约占华人总数的26.5%。在同一年代调查中,白人的职业专长比例只占基本国人口的14.8%。据美国统计,现在第一流的专家。工程师等,大约12尤科技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实现月球登陆研究计划的专家中几千华人。电脑公司11个研究所共有800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有55%是华侨和华人。有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华侨和华裔占了70%。”

  三、华侨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

  华侨早期出洋是为口奔驰,多是只向漂洋过海,不愿偕同家眷尝受离乡别井之苦。他们认为出洋是过番找“出路”,所以乡人叫出洋为“出路”。他们计划赚了钱,就衣锦还乡,绝对没有在异国安家落户的打算工,也不愿当异国公民,所以有的华侨数十的不加入居住地的国籍。他们总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因为他们大部分家庭成员都留在祖国的家乡。中国就是他们的祖根,当他们在海外辛勤劳动积聚了点钱,便要“返唐山”(回家),置田立宅,举办婚姻大事,进行建立根基,以便繁衍后代。即使老死他乡,临终也要嘱咐亲友将骨灰送回故里埋葬,使其魂归故土。广海鯉鱼岗李勝、双门村冯美加死后的骨灰,他的亲友在1983年派专人送回家乡。

  抗战胜利后,不少华侨纷纷回到家乡购置产业,以确保家庭的经济基础。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华侨国籍的变化,往日华侨夫妻天各一方,骨肉分离,现在通过合法的移民,把亲属接去海外团聚,他们在国内的直系亲属已经越来越少。国内除了先人的陵墓和一些房子,已经没有什么经济物质的存在,也没有至亲骨肉的牵挂。因此,过去只是侨居他乡,而今天他们在外都已置有房产作为永久的归宿地。

  从广海东南里的调查:全村原有80户,近十年来,移民到美、加去的有30户,124人,户数和人数都占原户数、人数的40%。附城横湖龙扬里,原全村有34幢房子,近140人。现在村中只有3户15人居住,其他都已移居美国。类似这样村庄,邑内实属不少。这种情况的变化,体现了华侨已经是从“落叶归根”演变成“落地生根”了。

  我县旅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为数不少,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到七十年代,很少有新的移民,四十岁以下的华人,绝大多数是在海外出生。而那些具有浓厚民族乡土感情的老一代华侨,已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些在外成长的华裔与异族通婚的也越来越多,他们已经逐渐融合于居留地的社会,而他们对祖国的乡土感情也相应淡化了。据广海夹水村对原多民缅甸的7户调查,除了两户移民美国,尚有5户近30人居留缅甸,多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华裔,他们已把自己纳入居留国的成员,对祖辈的家乡,已经一无所知,这也是“落地生根”的必然。

  台山旅外华侨华人和县内亲属基本情况表

类别

户数

人数

备注

全县

220000

950000


其中

华侨华人亲属

103488

465000

占总人口48.9%

港澳同胞亲属

47590

249800

占总人口26.3%

旅居国家和地区

美国

加拿大

南美

亚洲

澳洲

欧洲

非洲

香港

澳门

备注

人数(单位:万人)

42

10

8

12

3.7

1.6

0.2

30

5


说明

(1)资料来源,由台山县侨务办公室提供。

(2)统计华侨、华人78.5万人,港澳同胞35万人。

(3)表内数字是1985年截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