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地处享有“广东第一田”美誉的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内,是台山大米的重要产区,年产粮食超3万吨。近年来,斗山镇依托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瞄准农业“低、小、散”突出短板,围绕“组织、人才、创新”三向发力,推动斗山镇从农业大镇向农业产业强镇转化,擘画斗山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组织引领
建强高质量发展“堡垒”
斗山镇聚焦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作用,结合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制定《斗山镇村级组织星级化管理考核评选办法》,突出考核重点、提高考核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桥头堡”作用。细化量化镇、村两级干部考核方案,用严格的考核激励镇村干部担当作为,培育出省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个人。深化“微网格”治理模式,持续完善基础网格,建强网格党组织,推动网格长和网格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培育“1+2+N”网格队伍,着力把基础网格“支点”建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育才用才
建优高质量发展“智囊”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为破解人才难题,斗山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镇村干部“群雁起飞”、后备人才“雏雁丰翼”、回乡能人“归雁兴村”四大“雁阵工程”,凝聚基层队伍新合力,着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培养出广东省乡土专家6人,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农村带头人8人,乡村工匠8人。全国人大代表、省乡土专家陈奭荣是斗山镇推动能人回乡一个缩影,他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在各级党委支持下创立绿稻农场和绿稻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绿稻生态农业发展公司逐步发展为集育秧、耕、种、管、收及大米加工销售等全链条新型农业专业公司,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并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
创新模式
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
“现在年纪大了,种不了地了,以前的土地都是让它闲置着,不出粮觉得很心疼,现在有了土地托管,有几种方式可以自行选择,土地也不会荒废,还有一笔固定的收入。”享受到土地流转利好的阿婆说道。
为防止土地“非粮化”,提高农户经济收入,真正做到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斗山镇积极探索土地新生产模式和扎实推进科技赋农,打牢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探索推进“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土地规模托管经营,通过“两预两委托”推动农户零散土地集约开发经营,村党组织牵头,由村集体与村民签订统筹流转、连片经营的“预流转”协议,对连片“预整合”土地进行规模化项目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委托”村集体统筹经营,“委托”第三方统一公开招标,引入优质经营主体和产业项目。五福村通过该模式,引入绿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营生产基地,全面整合213户农户500亩连片土地,带动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5.79万元,农户亩均年收入增至近900元。
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智慧化种植,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近年来,斗山镇累计投入710万元补贴农机6979台,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机保有量位居全市前列。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