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公布,台山市农村人才陈奭荣当选。
陈奭荣 台山斗山人 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农业专业类乡村工匠,中级种植师。 春回大地暖,春耕备耕忙。3月,江门台山市绿稻农场第一批育好的早稻秧苗如期出棚,被送往周边镇的田地里,农民忙碌着,种下新一年的希望,全国人大代表陈奭荣是这片农场的场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田间地头走来的陈奭荣,怀着深厚的乡土情结,为广大农民最期待解决、最盼望落地的“急难愁盼”发声,履职尽责扛起使命担当,当好新时代农民的排头兵和实践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广东也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些春天的好消息让陈奭荣倍感振奋:“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基层工作,开拓县域产业振兴的‘新蓝海’。”陈奭荣认为,县域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支撑。如今年轻人普遍向往奔赴一线城市,导致县域、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产业振兴面临劳动力和人才紧缺的难题。 “很多人碍于面子,怕到基层上班会被瞧不起。”他说,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一代要对各行各业怀有尊敬之心,摆正择业和就业的价值观。实现这一目标,媒体和学校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 他认为,主流媒体要多呈现、多报道县域发展的故事,引导年轻人多了解、多关心基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对县域发展的信心。 从长远来看,学校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孩子乡土情结的培养也同样重要。陈奭荣一直关注中小学校开展农耕研学的情况:“目前开展农耕文化教育相关的学校并不多,部分孩子五谷不分。”他建议,要从校园教育方面普及和推广农耕文化,让农耕劳动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让农耕文化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我们现在讲好了种粮故事,日后他们才能牢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 如何让年轻人“逆流”主动到基层工作?陈奭荣坦言,光有乡土情结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让年轻人燃起对县域产业发展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在县域也能干一番大事业。” 他以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举例。9年前他从广州回到家乡台山,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自己的农场,广泛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与村集体(农户)联合,共同构建“公司+N”模式,即“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共富模式,大大增加了村集体(农户)经营性收入。农场里聘请的技术人员,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 “县域产业发展有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等待年轻人在这里挖掘潜力、创造价值、实现梦想。”陈奭荣期待,更多年轻人能够紧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成为县城新青年,为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人力资源和创新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陈奭荣: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会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广泛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把基层群众的声音传上去,不断践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担当,发挥人大代表模范带动作用,为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