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水”刚刚画上句号
天气便急不可耐地火热起来
近几天阳光“情绪”高涨
气温之前受雨水压制抬不起头
现在有“副高”撑腰
可算硬气一把
但也让我们“暑”不堪言...
不过“阿雨”只是暂时弱势
此时的南海洋面上
有热带扰动云团正在酝酿!
第3号台风要来了?
据广东天气消息,从6月23日上午的卫星云图可见,预计热带扰动云团可能在24日前后发展为热带低压,加强为编号台风(热带风暴级及以上)的可能性小。
但可以确定的是
随着其逐渐北上趋向海南岛
其东侧云系上岸
下周将给我市带来明显降雨
台山天气
预计,未来一周前中期受偏南暖湿气流加强影响,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需注意防御;周后期降雨减弱。
其中24-26日有大雨到暴雨;
27-28日多云,有阵雨;
29-30日天气炎热。
关注和建议 持续高温天气: 1、天气炎热,出行请做好防晒措施,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在午间高温时段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如有不适或中暑前兆,应及时就医。 2、当气温≥35℃或者路面温度≥65℃时,爆胎危险性大大增加。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备好灭火器、警示标,驾车控制车速,保持车距。同时,注意切勿将儿童或宠物留在车内。
强对流、热带系统:
1、夏日气温高,午后大气不稳定,容易出现局地突发雷雨,户外遇雷雨及时到安全室内躲避,注意防范雷电、短时大风造成的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倒塌等灾害;雷雨时不要在高墙、树木、广告牌下躲避。 2、24日—26日降雨增多,注意防范雨天对户外活动及交通出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注意防御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3、南海热带系统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请密切关注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台山市处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沿海的冲积平原,海洋、陆地、大气之间作用强烈,在每年的4-9月常常受西风扰动系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和低层较强暖湿气流影响,多产生强对流天气而引发雷电灾害,尤其以6月份居多。
今年我市入汛以来,降雨频繁,尤其是“龙舟水”期间(5月21日至6月20日),31天内降雨日数高达28天,而春夏季节的降水往往都伴随着雷电。
目前正处于雷电灾害的多发期,那应该如何防范雷电灾害呢?
雷击如何发生?哪里多发?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积雨云中,当云中的电荷分布不均,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放电现象。
闪电可分为云闪(主要指发生在云内、云间或云与空气之间的闪电)和地闪(指打到地面上的闪电),总体上云闪与地闪的比例约为3:1。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
雷电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为高发期。从空间来看,我国东部湿润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平均发生6.7次闪电,西部寒旱地区约为1.9次。中国陆地区域闪电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和以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和广西南部、海南岛中北部,最密集的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大约发生31.4次闪电。
我市刚好处于闪电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为86天,做好雷电的防御非常重要。
雷击的威力有多大?
雷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闪电。直接雷击时,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电流直袭人体,电流通过的瞬间就可导致身体组织损伤或致人死亡。雷击伤幸存者常遗留有身体虚弱、头晕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在临床上,雷击伤可分电击伤、电热灼伤和闪电烧伤3种。
电击伤:电流通过人体,可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电热灼伤: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电阻不同,因而受到的烧灼伤严重程度也不同。
闪电烧伤:人体被闪电击中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烧伤呈网状图案。
发生雷击伤后,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施救者要对雷击伤者进行伤情判定。一旦发现雷击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专业救护人员到场,送医院进一步展开救治。
如何预防雷击?
雷击伤对人的生命安全影响巨大,就算抢救及时,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所以,避免雷击伤,预防是第一位的。大家要谨记以下几点:
雷电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目前我市针对雷电的预警,主要是通过雷雨大风预警信号来预警。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三级,从轻到重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读懂这三道预警信号的具体所指,今后收到相关提示信息就可早做筹谋。
再次提醒大家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雷电的防御工作。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