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 :
解读文本:台山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2023-07-03 18:26:03
  • 来源: 台山市民政局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文件链接:关于印发《台山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图解:台山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落实落细。综合社会救助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2020年提高到900元/人月,比2015年(城镇、农村低保分别为550元/人月、420元/人月)增长63.6%和114.3%。2019年统筹城乡实施特困人员供养,至2020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440元/人月,比2015年增长115.57%。2020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2100元/人年和2820元/人年,分别比2015年增长75%、56.7%。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深入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市登记备案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19家,设有养老床位8005张。全市建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67个,城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为100%。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形成新格局,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最低养育标准由2015年每人每月1240元和760元分别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月2200元和1800元,逐年提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金发放标准,2021年与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齐平;建立健全基层儿童服务队伍,实现镇(街)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全覆盖。慈善事业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慈善网络体系,全力打造“慈善医疗救助”“慈善危房改造救助”“慈善助学”“慈善超市”等慈善项目;慈善氛围日渐浓郁,社会慈善资金逐年增加。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市共878个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75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9个。委托社工机构运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社会组织86家。建立社会组织法人库、信用评价系统,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制度、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城乡社会治理不断发展和创新,全市共建立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76个。顺利完成2017年第七届村委会、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2017年全市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4.39%。实现广东省“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5人以上”的工作目标,截至2020年,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696人。全市成立专业社工机构11家,服务内容涵盖养老、脱贫攻坚、儿童等,服务成效显著。专项民政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健全和加强了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累计录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28.9万条;引入社工机构开展婚姻家庭免费辅导服务。扩大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覆盖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全市共免除殡葬基本项目36435宗,免除金额为4190.32万元。遗体火化率保持100%;普查地名约10082条;相继完成地市级、县级和镇级界线共843.76公里的联检工作。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导,“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的发展布局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战略引领。

(二)发展挑战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民政领域重大风险防控能力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建构民政事业新格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严峻对民政服务供应成效产生了更迫切的需求,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对民政事业的创新适应有了新的期待。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江门市的部署要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民生兜底。

 (三)发展目标

完善“大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完善“大养老”体系,增强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大儿童”保障体系,拓展儿童福利服务功能。完善“大慈善”体系,促进慈善主体多元化。完善“大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十四五”时期发展任务

(一)健全精准化的“大救助服务”体系

 1.进一步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政府采购服务保障,健全分类分层救助体系,加强基层业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实现镇(街)社会救助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2.进一步提升兜底精准救助水平。完善综合社会救助实施机制,提升综合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3.加强分类兜底保障服务。规范照料护理工作,做好流浪人员救助,加大政策推送力度。力争到2025年,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构建多层次的“大养老服务”体系

 1.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特殊困难老人的关爱服务。到2023年,完成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家居环境改造服务。到2025年,全市建立城镇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7家、农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166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全面建立特殊困难人群居家社区探访制度,每月定期探访覆盖率达100%。

 2.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提质增效,鼓励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多元发展。到2023年底前,全市建成符合省三星级以上标准,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1家,优先满足辖区内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专业照护需求。到2025年,全市建设县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家,实现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占比达到70%。

 3.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支撑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培训养老护理员及养老管理人员不少于450人次,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4.加快养老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扩展养老产业发展领域,推进“双区”“合作区”养老服务合作。

(三)完善“大儿童服务保障”体系

1.健全儿童保障体制机制。全面梳理现有儿童保障制度,根据“十三五”期间的实施情况,调整、优化现有制度。优化儿童保障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区)儿童主任、镇(街)儿童督导员、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三级救助保护工作体系。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

2.完善儿童分类保障服务。加强困境儿童生活和教育保障,加强病残儿童医疗保障,加强残疾儿童康复保障。加强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指导镇(街)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指导村(居)民委员会设立专职专岗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现儿童主任专人专岗,参训率达到100%。

3.加强儿童监护能力建设。完善儿童监护救助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履行政府兜底监护职责。

4.提升儿童保障服务质量。加强儿童保障基础建设,提升儿童保障业务水平,聚合社会慈善力量。到2025年,实现镇(街)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新任职培训“全覆盖”。实施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信息化试点建设,推动非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结合实际打造成为辖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服务和关爱保护的阵地和平台。

(四)建构特色化的“大慈善服务”体系

1.推进慈善公益进程。优化慈善工作格局,培育社会慈善主体,做强慈善品牌,营造慈善社会氛围,加强慈善工作监管。依托慈善组织,发挥社工和志愿者作用,有效链接慈善资源、孵化慈善项目、弘扬慈善文化,重点帮扶和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积极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到2025年,全市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达30家。

2.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扩大我市志愿者服务队伍规模,加大力度建设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平台,加强与社会工作机构合作,推动志愿服务的广覆盖。

3.用实用好福彩公益金。加强福彩公益金管理,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福彩公益金用到实处,用出效果,全力打造阳光、健康、可信任的慈善工作体系。

(五)打造多元化的“大社会治理”体系

1.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完善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村(社区)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到2025年,90%以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实现交叉任职;非户籍居民参加居住地村(居)民委会选举增至2个;实施城乡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开展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2.持续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深化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拓宽社会组织服务覆盖面。力争到2025年,每个镇(街)至少有1个枢纽型的社区社会组织。

3.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镇(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到2025年实现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

4.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能。加强婚姻管理工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和界线管理,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提高残疾人的服务水平,深化殡葬服务改革。到2025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按照1:1比例安装配齐殡仪馆火化机尾气净化设备,减少殡仪馆大气污染物排放。

五、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法治保障,加强政策建设,加强基础要素投入,加强社会参与。

咨询联系方式:台山市民政局,0750-552434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

Baidu
map